•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2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EPSP 合成酶的特性及新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向文胜, 张文吉, 王相晶, 覃兆海
2000, 2(2): 1-8.
摘要:
概述了EPSP 合成酶的生理作用。高等植物前体EPSP 合成酶进入叶绿体后, 经剪切而成成熟EPSP 合成酶并定位于叶绿体内质膜上; EPSP 合成酶的三维结构上存在三个活性区域, 改变活性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可对草甘膦产生抗性, 同时表明了酶与草甘膦的结合位点; 不同生物的EPSP 合成酶有高的同源性。EPSP 合成酶催化底物反应机理为: PEP 首先与酶形成过渡态, 而后和S3P 形成缩酮四面体, 最后生成EPSP。草甘膦与EPSP 合成酶、EPSP形成三元复合物而阻断了EPSP 合成酶的催化作用; 以EPSP 和S3P ·glypho sate 为分子模型, 设计合成的化合物对EPSP 合成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植物性杀虫剂印楝的研究进展
荣晓东, 徐汉虹, 赵善欢
2000, 2(2): 9-14.
摘要:
对植物性杀虫剂印楝的研究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深入到分子毒理水平, 进行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 另一方面是研究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文章就目前印楝制剂的使用技术研究状况作了评述。由于植物性杀虫剂在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上与有机合成杀虫剂有一定的差别, 对害虫的作用靶标有所不同, 因此, 在剂型和药剂分散体系的设计上也有所不同,对这些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将能更有效地发挥包括印楝在内的植物性杀虫剂在田间的使用效果, 是植物性杀虫剂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N -取代吡唑基-N ′,N ′-二取代甲脒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陈卫强, 任军, 付煜, 肖静波, 杨淑珍, 金桂玉
2000, 2(2): 15-21.
摘要:
采用原甲酸三乙酯法合成了2 9 个吡唑脒类化合物, 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 以及元素分析确认。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
植物病原真菌对甲基立枯磷的抗药性及风险研究
张骞, 周明国, 叶钟音
2000, 2(2): 22-28.
摘要:
通过对人工获得的抗甲基立枯磷菌株的抗药水平、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致病力、对其它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以及对菌核的观察和用药条件等方面分析,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植物病原真菌对甲基立枯磷的抗药性风险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的病原菌具有不同的抗药性。抗甲基立枯磷的水稻纹枯病菌菌株对甲基立枯磷的抗药性较强、抗药性风险大; 小麦纹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抗药菌株抗药性较弱、风险小。抗甲基立枯磷的水稻纹枯病菌对菌核净具有高水平正交互抗性; 抗甲基立枯磷的小麦纹枯病菌对菌核净和扑海因有中等程度正交互抗性; 这两种真菌的抗药菌株对五氯硝基苯的正交互抗性弱, 对烯唑醇和异稻瘟净没有交互抗性。甲基立枯磷与二甲酰亚氨类和芳烃类杀菌剂具有相似的抑菌作用。
用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评价除草剂活性的微型筛选方法研究
马建义, 陈杰, 柴伟纲, 李明智, 吴声敢
2000, 2(2): 29-34.
摘要:
首次在国内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为模式生物对24 种除草剂进行了生物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 用蛋白核小球藻筛选除草剂活性的方法快速、敏感, 恰好弥补了培养皿法的不足之处, 可以构成除草剂活性筛选的第二套筛子。用这种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常规筛选, 将减少具有潜在活性化合物的漏筛, 也可作为初筛以适应微型高通量筛选的要求。
硫与三环唑混配对抑制稻瘟病菌的协同增效作用
成家壮, 韦小燕, 黄玉梅
2000, 2(2): 35-40.
摘要:
试验证明, 硫与三环唑(7∶1) 混配成悬浮剂, 对抑制稻瘟菌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的形成以及产孢能力等都具有较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协同作用比率(S R ) 分别为2. 1、2. 5、1. 8 及8. 6。混配剂集合了硫及三环唑两者的优点, 并显示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的特点。田间试验亦表明其防病增产效果比较显著。
浸种专用型水稻种衣剂对水稻秧苗生长及 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刘西莉, 李健强, 刘鹏飞, 王锋, 张龙, 罗军, 李小林, 朱建军, 浦恩堂, 张松
2000, 2(2): 41-46.
摘要:
试验证明, 硫与三环唑(7∶1) 混配成悬浮剂, 对抑制稻瘟菌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的形成以及产孢能力等都具有较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协同作用比率(S R ) 分别为2. 1、2. 5、1. 8 及8. 6。混配剂集合了硫及三环唑两者的优点, 并显示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的特点。田间试验亦表明其防病增产效果比较显著。
核盘菌对菌核净的抗药性机制初探
石志琦, 周明国, 叶钟音
2000, 2(2): 47-51.
摘要:
经药剂筛选获得对菌核净不同表型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 抗药性突变体。与敏感亲本菌株相比, 抗药突变体MN 61 (MR ) 和MN 91 (HR) 在含1% 和8% 葡萄糖的PDA 上生长受到抑制,MN 113 (LR) 只对1% 葡萄糖敏感。通过测定抗药突变体MN 61 和野生敏感菌株PN 061 的电导率, 发现抗药突变体能在更短的时间里渗出更多的电解质。抗药突变体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比敏感亲本菌株高出1 倍以上, 当用不同浓度菌核净处理或饥饿处理时, 抗药突变体和敏感亲本菌株PAL 活性均上升, 但抗药突变体的酶活始终高于敏感亲本菌株。
氟虫腈在模拟稻田生态系中降解途径的研究
朱国念, 吴金涛, 刘乾开, 孙锦荷
2000, 2(2): 52-56.
摘要:
通过模拟试验的方法, 研究氟虫腈(fip ronil) 在稻田生态系中的降解与代谢途径, 结果表明: 在稻田水体中氟虫腈主要通过光解和水解作用降解为MB46513 和RPA 200766; 在土壤中以氧化和水解产物MB46136 和MB45950 为主; 在水稻植株中转化为氧化产物MB46136 和还原产物MB45950。
固相抗体直接竞争EL ISA 法测定氯黄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刘曙照, 袁树忠, 徐暄, 钱传范
2000, 2(2): 57-62.
摘要:
采用包被抗体直接竞争EL ISA 法测定了氯黄隆在盆土中的残留动态和农田土壤中氯黄隆的残留量。结果表明: EL ISA 法测定土壤中氯黄隆的检测限2、45 g/ hm2 第一年麦收时中性沙质土壤和弱碱性沙壤土中氯黄隆的残留量分别为0. 24、0. 56 ng/g 和0. 30、0. 96 ng/g, 第二年分别为0. 28、0. 67 ng/g 和0. 38、1. 09 ng/g , 与平行进行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生物测定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西瓜、瓜叶及土壤中代森锰锌残留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马恒麟, 纪然, 张永刚, 刘祖兰
2000, 2(2): 63-70.
摘要:
建立了一种测定西瓜、瓜叶及瓜田土壤中代森锰锌残留的气相色谱顶空法, 采用代森锰锌工作曲线法进行测定并计算, 消除了由于CS2/代森锰锌的质量转换系数不确定所带来的困难。该方法测定准确度较高, 最低检测浓度0. 1 mg/k g, 可较好地应用于代森锰锌残留测定。
增效磷在液相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汤锋, 岳永德, 花日茂, 陈瑾
2000, 2(2): 71-76.
摘要:
研究了增效磷在正己烷、甲醇、乙腈、丙酮及水溶液中以及在不同光源下的光化学降解, 结果表明: 在正己烷、甲醇、乙腈溶液中, 增效磷降解效应显著, 在汞灯下的半衰期分别为0. 98、1. 54、2. 11 h, 在紫外灯下, 半衰期分别为3. 59、3. 55、6. 01 h; 增效磷在丙酮溶剂中降解缓慢, 三种光源下的半衰期分别为8. 25、53. 32、990. 14 h; 增效磷在水中光解迅速, 高压汞灯下的光解半衰期为0. 33 h; 丙酮对增效磷在水中的光解有极显著的猝灭作用, 猝灭效率与丙酮的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猝灭效率最高达- 322. 34%。对反应体系的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表明,增效磷在液相中的光解差异与吸收光谱的改变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有机磷和有机氯杀虫剂在谷物籽粒中多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刘丹, 钱传范
2000, 2(2): 77-82.
摘要:
对谷物中常用的8 种有机磷和2 种有机氯杀虫剂的多残留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样本前处理采取凝胶色谱柱净化方法。选取稻米、小麦、玉米3 种谷物籽粒进行了不同浓度的添加回收实验, 结果表明, 农药在谷物样本上的添加回收率介于81. 74%~ 101. 60% , 变异系数为0. 60%~ 12. 53% , 均达到残留分析要求。
典型光活化杀虫剂α-三噻吩的HPLC分析
蒋志胜, 尚稚珍, 万树青, 徐汉虹, 刘新清, 赵善欢
2000, 2(2): 83-88.
摘要:
建立了典型光活化杀虫剂 α-三噻吩 (α- terthienyl,简称 α- T)的 HPL C分析方法。研究表明 ,峰面积和峰高均可作为该化合物的定量评价指标 ,并以菜粉蝶 Pierisrapae幼虫为例 ,证明紫外光照以及光照的先后顺序都与试虫对该化合物的代谢与排泄有关。
水中12 种农药的固相萃取及GC-MS 测定方法研究
刘丰茂, 钱传范, 江树人
2000, 2(2): 89-93.
摘要:
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用己烷和丙酮做洗脱溶剂 ,用 Isolute TMENV+SPE柱对水中 12种农药的固相萃取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用 MS选择离子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水中添加浓度为 1、5、10μg· L-1三个水平 ,其中 11种农药的添加回收率在 6 2 .3%~ 10 5.0 % ,只有克百威的回收率较低。
不同用药策略对抗性家蝇抗性演变的影响
郑明奇, 张文吉
2000, 2(2): 94-9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