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4卷 第1期
2002, 4(1): 1-8.
摘要:
概述了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作用机理、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进展以及新品种开发情况。
概述了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作用机理、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进展以及新品种开发情况。
2002, 4(1): 9-17.
摘要:
概述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ACC酶)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以及以ACC酶为作用靶标的抑制剂的发展状况。根据抑制剂在体内与体外的抑制数据,讨论了化合物物理性质与结构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ACC酶抑制剂主要有芳氧苯氧丙酸酯类、肟醚类环己二酮类、芳氧苯基环己二酮类和三酮类环己二酮。其中肟醚类环己二酮和芳氧苯氧丙酸酯类ACC酶抑制剂已经有几十种商品化的产品。目前新发现的芳氧苯基环己二酮类和三酮类环己二酮类ACC酶抑制剂可能成为新的除草剂热点。
概述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ACC酶)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以及以ACC酶为作用靶标的抑制剂的发展状况。根据抑制剂在体内与体外的抑制数据,讨论了化合物物理性质与结构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ACC酶抑制剂主要有芳氧苯氧丙酸酯类、肟醚类环己二酮类、芳氧苯基环己二酮类和三酮类环己二酮。其中肟醚类环己二酮和芳氧苯氧丙酸酯类ACC酶抑制剂已经有几十种商品化的产品。目前新发现的芳氧苯基环己二酮类和三酮类环己二酮类ACC酶抑制剂可能成为新的除草剂热点。
2002, 4(1): 18-22.
摘要:
研究了安全剂R-28725对玉米的保护作用及对咪唑乙烟酸的解毒机理。当咪唑乙烟酸的使用量为20、40、60 g/hm2时,R-28725能够明显提高玉米株高、株鲜重和产量,直接增加植株体内谷胱甘肽(GSH)活性,增加咪唑乙烟酸与谷胱甘肽的轭合,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研究了安全剂R-28725对玉米的保护作用及对咪唑乙烟酸的解毒机理。当咪唑乙烟酸的使用量为20、40、60 g/hm2时,R-28725能够明显提高玉米株高、株鲜重和产量,直接增加植株体内谷胱甘肽(GSH)活性,增加咪唑乙烟酸与谷胱甘肽的轭合,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2002, 4(1): 23-27.
摘要:
就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eae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亚致死剂量的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分别处理阿维菌素敏感和抗性小菜蛾,使敏感品系CarE比活力上升,抗性品系CarE比活力下降。酶动力学研究表明,两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对小菜蛾CarE与底物α-NA亲和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敏感品系中,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前后CarE的Km值无明显变化;抗性品系中,用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处理后,小菜蛾体内CarE的Km值显著高于对照,即其对α-NA的亲和力比对照组明显降低,高效氯氰菊酯处理组CarE的Km值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
就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eae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亚致死剂量的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分别处理阿维菌素敏感和抗性小菜蛾,使敏感品系CarE比活力上升,抗性品系CarE比活力下降。酶动力学研究表明,两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对小菜蛾CarE与底物α-NA亲和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敏感品系中,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前后CarE的Km值无明显变化;抗性品系中,用阿维菌素亚致死剂量处理后,小菜蛾体内CarE的Km值显著高于对照,即其对α-NA的亲和力比对照组明显降低,高效氯氰菊酯处理组CarE的Km值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
2002, 4(1): 28-33.
摘要:
测定霜脲氰、代森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毒力,发现霜脲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代森锰锌,抑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活性明显低于代森锰锌;两药抑制游动孢子游动的活性很低。以1∶7、1∶8混配对游动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表现增效,以1∶1~1∶10混配对抑制孢子囊萌发的增效系数为1.55~5.39,其中1∶5的增效系数高达5.39。
测定霜脲氰、代森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毒力,发现霜脲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代森锰锌,抑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活性明显低于代森锰锌;两药抑制游动孢子游动的活性很低。以1∶7、1∶8混配对游动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表现增效,以1∶1~1∶10混配对抑制孢子囊萌发的增效系数为1.55~5.39,其中1∶5的增效系数高达5.39。
2002, 4(1): 34-38.
摘要:
测定了吡虫啉、鱼藤酮、阿维菌素和印楝素4种杀虫剂对桃蚜及其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成虫的相对毒力。4种药剂对桃蚜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吡虫啉>鱼藤酮>印楝素,其LC50分别为0.042、1.96、6.54和10.17 mg/L。对异色瓢虫的LC50则分别为1009.42、201.89、8202.90和大于7500 mg/L,益害毒性比分别为24033.81、103.01、1254.27和大于786.63。4种药剂在有效防治桃蚜的前提下对天敌异色瓢虫的安全性依次为阿维菌素>鱼藤酮>印楝素>吡虫啉。阿维菌素、吡虫啉、印楝素和鱼藤酮这4种药剂均可在蚜虫综合治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测定了吡虫啉、鱼藤酮、阿维菌素和印楝素4种杀虫剂对桃蚜及其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成虫的相对毒力。4种药剂对桃蚜的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吡虫啉>鱼藤酮>印楝素,其LC50分别为0.042、1.96、6.54和10.17 mg/L。对异色瓢虫的LC50则分别为1009.42、201.89、8202.90和大于7500 mg/L,益害毒性比分别为24033.81、103.01、1254.27和大于786.63。4种药剂在有效防治桃蚜的前提下对天敌异色瓢虫的安全性依次为阿维菌素>鱼藤酮>印楝素>吡虫啉。阿维菌素、吡虫啉、印楝素和鱼藤酮这4种药剂均可在蚜虫综合治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2002, 4(1): 39-44.
摘要: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阿维菌素对菜青虫、小菜蛾、菜蚜有很高的毒力,LC50分别为0.022、0.12和0.28 mg/L;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毒力较差,LC50分别为67.56和165.73 mg/L。阿维菌素不影响小菜蛾卵的孵化率。小菜蛾幼虫随虫龄增大,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下降。田间试验表明,阿维菌素4 mg/L和8 mg/L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在95%以上,持效期10~15 d。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1∶6)、与杀虫单(1∶299)复配对小菜蛾防治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和良好的田间效果。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阿维菌素对菜青虫、小菜蛾、菜蚜有很高的毒力,LC50分别为0.022、0.12和0.28 mg/L;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毒力较差,LC50分别为67.56和165.73 mg/L。阿维菌素不影响小菜蛾卵的孵化率。小菜蛾幼虫随虫龄增大,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下降。田间试验表明,阿维菌素4 mg/L和8 mg/L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在95%以上,持效期10~15 d。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1∶6)、与杀虫单(1∶299)复配对小菜蛾防治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和良好的田间效果。
2002, 4(1): 45-51.
摘要:
环境条件和微生物影响灭线磷在土壤中的降解。随着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增加,灭线磷的降解速度加快;微生物对灭线磷的降解有显著影响,30℃、含水量为40%条件下,未灭菌土中灭线磷的半衰期为16.6 d,灭菌土中灭线磷的半衰期为31.6 d;有机质对灭线磷的降解也有显著影响,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灭线磷的降解;灭线磷在碱性土壤中的降解快于在酸性土壤中;30℃、含水量为40%条件下,灭线磷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为:东北黑土>广东红土>山东砂壤土。
环境条件和微生物影响灭线磷在土壤中的降解。随着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增加,灭线磷的降解速度加快;微生物对灭线磷的降解有显著影响,30℃、含水量为40%条件下,未灭菌土中灭线磷的半衰期为16.6 d,灭菌土中灭线磷的半衰期为31.6 d;有机质对灭线磷的降解也有显著影响,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灭线磷的降解;灭线磷在碱性土壤中的降解快于在酸性土壤中;30℃、含水量为40%条件下,灭线磷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为:东北黑土>广东红土>山东砂壤土。
2002, 4(1): 52-57.
摘要: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几种苗前除草剂单用或混用对苜蓿出苗和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叶龄苜蓿对苗后除草剂的反应及添加助剂对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在60~120 g/hm2剂量下,于苗前施用,对苜蓿出苗和幼苗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咪唑乙烟酸(30 g/hm2)与二甲戊灵(495 g/hm2)混用,对苜蓿的药害显著降低。苗后施用除草剂对苜蓿的安全性与叶龄密切相关。咪唑乙烟酸以30~60 g/hm2剂量在苜蓿3叶期施用,对苜蓿安全;在120 g/hm2用量下,对5叶期的苜蓿无明显药害。乳氟禾草灵(130~260 g/hm2)和丙炔氟草胺(75~150 g/hm2) 无论是3叶期还是5叶期施用,对苜蓿幼苗都有严重的药害。与咪唑乙烟酸单用时比较,药液中添加1.0 mL/L 的平平加-15和AM-100及5.0 mL/L的SDP,对苜蓿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几种苗前除草剂单用或混用对苜蓿出苗和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叶龄苜蓿对苗后除草剂的反应及添加助剂对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在60~120 g/hm2剂量下,于苗前施用,对苜蓿出苗和幼苗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咪唑乙烟酸(30 g/hm2)与二甲戊灵(495 g/hm2)混用,对苜蓿的药害显著降低。苗后施用除草剂对苜蓿的安全性与叶龄密切相关。咪唑乙烟酸以30~60 g/hm2剂量在苜蓿3叶期施用,对苜蓿安全;在120 g/hm2用量下,对5叶期的苜蓿无明显药害。乳氟禾草灵(130~260 g/hm2)和丙炔氟草胺(75~150 g/hm2) 无论是3叶期还是5叶期施用,对苜蓿幼苗都有严重的药害。与咪唑乙烟酸单用时比较,药液中添加1.0 mL/L 的平平加-15和AM-100及5.0 mL/L的SDP,对苜蓿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
2002, 4(1): 58-63.
摘要:
室内及温室内测定了10种不同粘度矿物油助剂对除草剂防除苘麻和稗草药效的影响及对玉米苗期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0种矿物油助剂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氰草津和烟嘧磺隆防除两种杂草的活性。其中粘度为46 mm2/s (40℃)的矿物油乳剂(MOC46)对供试除草剂药效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粘度32 mm2/s (40℃)的矿物油乳剂。10种助剂对氰草津药效的增强作用大于对烟嘧磺隆。MOC46对除草剂活性的增加由高到低依次为:莠去津、氰草津>莠去津+氰草津、莠去津+烟嘧磺隆、氰草津+烟嘧磺隆>烟嘧磺隆;对玉米苗期安全性依次为:莠去津、烟嘧磺隆、莠去津+烟嘧磺隆>莠去津+氰草津、氰草津+烟嘧磺隆>氰草津。氰草津与MOC46混用对玉米苗期药害较重。
室内及温室内测定了10种不同粘度矿物油助剂对除草剂防除苘麻和稗草药效的影响及对玉米苗期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0种矿物油助剂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氰草津和烟嘧磺隆防除两种杂草的活性。其中粘度为46 mm2/s (40℃)的矿物油乳剂(MOC46)对供试除草剂药效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粘度32 mm2/s (40℃)的矿物油乳剂。10种助剂对氰草津药效的增强作用大于对烟嘧磺隆。MOC46对除草剂活性的增加由高到低依次为:莠去津、氰草津>莠去津+氰草津、莠去津+烟嘧磺隆、氰草津+烟嘧磺隆>烟嘧磺隆;对玉米苗期安全性依次为:莠去津、烟嘧磺隆、莠去津+烟嘧磺隆>莠去津+氰草津、氰草津+烟嘧磺隆>氰草津。氰草津与MOC46混用对玉米苗期药害较重。
2002, 4(1): 64-69.
摘要:
通过醛与丙二酸反应获得取代丙烯酸后,经PCl3酰氯化,胺化,得到一系列取代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 NMR和MS确认。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通过醛与丙二酸反应获得取代丙烯酸后,经PCl3酰氯化,胺化,得到一系列取代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 NMR和MS确认。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2002, 4(1): 70-74.
摘要:
通过巯基乙酸与异烟酰腙的亲核加成,再经分子内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异烟酰胺基-2-烃基噻唑啉-4-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认。室内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 IIc和IIh 在50 mg/L浓度下对葡萄白腐病Coniothyrium diplodiella(Speg.)Sace离体相对抑制百分数达80%。
通过巯基乙酸与异烟酰腙的亲核加成,再经分子内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异烟酰胺基-2-烃基噻唑啉-4-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认。室内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 IIc和IIh 在50 mg/L浓度下对葡萄白腐病Coniothyrium diplodiella(Speg.)Sace离体相对抑制百分数达80%。
2002, 4(1): 75-79.
摘要:
在农用抗生素的筛选中,得到一株活性菌株,菌号为Streptomyces SPRI-82715,通过发酵、吸附、提取等手段分离得到6个活性化合物,其中磷氮霉素(PN-2)为主要成分。经过 UV、IR、MS、NMR等手段鉴定,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与文献报道的phosphazomycin系列化合物相似。
在农用抗生素的筛选中,得到一株活性菌株,菌号为Streptomyces SPRI-82715,通过发酵、吸附、提取等手段分离得到6个活性化合物,其中磷氮霉素(PN-2)为主要成分。经过 UV、IR、MS、NMR等手段鉴定,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与文献报道的phosphazomycin系列化合物相似。
2002, 4(1): 80-84.
摘要:
研究了10种竹子提取物对玉米象种群形成的抑制作用和驱避作用。结果表明,灰水竹和短穗竹提取物对玉米象成虫的驱避效果较好,72 h驱避等级达到Ⅳ级,平均驱避率分别为77.44%和64.84%。应用索氏抽提法所得到的灰水竹提取物对玉米象成虫的驱避作用明显强于间歇振荡法所得到的提取物,驱避中浓度分别为0.9994 g/L。10 g/L的竹提取物对玉米象种群形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只有白纹短穗竹提取物对玉米象种群的抑制率达到50%以上。
研究了10种竹子提取物对玉米象种群形成的抑制作用和驱避作用。结果表明,灰水竹和短穗竹提取物对玉米象成虫的驱避效果较好,72 h驱避等级达到Ⅳ级,平均驱避率分别为77.44%和64.84%。应用索氏抽提法所得到的灰水竹提取物对玉米象成虫的驱避作用明显强于间歇振荡法所得到的提取物,驱避中浓度分别为0.9994 g/L。10 g/L的竹提取物对玉米象种群形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只有白纹短穗竹提取物对玉米象种群的抑制率达到50%以上。
2002, 4(1): 85-88.
摘要:
测定了6种植物精油对家蝇的熏蒸及触杀作用。结果表明,6种精油均对家蝇有较强的熏蒸活性,且表现出一定的触杀活性。熏蒸毒力次序为:黄樟油(LC50=1.7695 μL/L)>八角叶油(1.8930 μL/L)>肉桂油(5.8074 μL/L)>留兰香油(6.2123 μL/L)>香茅油(6.5801 μL/L)>薄荷素油(9.4500 μL/L);触杀活性较好的为黄樟油,其次为 留兰香油、香茅油和薄荷素油,而八角叶油和肉桂油对家蝇的触杀作用较差。
测定了6种植物精油对家蝇的熏蒸及触杀作用。结果表明,6种精油均对家蝇有较强的熏蒸活性,且表现出一定的触杀活性。熏蒸毒力次序为:黄樟油(LC50=1.7695 μL/L)>八角叶油(1.8930 μL/L)>肉桂油(5.8074 μL/L)>留兰香油(6.2123 μL/L)>香茅油(6.5801 μL/L)>薄荷素油(9.4500 μL/L);触杀活性较好的为黄樟油,其次为 留兰香油、香茅油和薄荷素油,而八角叶油和肉桂油对家蝇的触杀作用较差。
2002, 4(1): 89-92.
摘要:
采用HPLC建立了一种林业常用除草剂咪唑烟酸在土壤、水及杂草植株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土壤及杂草植株样品用甲醇+0.1mol/L的NH4HCO3水溶液(体积比70∶30)提取,水溶液样品直接用二氯甲烷萃取。 添加法测定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为0.1~5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6.9%~103.5% 。在土壤及杂草植株中的最小检知浓度分别为0.05、0.1 mg/kg;水中最小检知浓度为0.01 mg/L。
采用HPLC建立了一种林业常用除草剂咪唑烟酸在土壤、水及杂草植株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土壤及杂草植株样品用甲醇+0.1mol/L的NH4HCO3水溶液(体积比70∶30)提取,水溶液样品直接用二氯甲烷萃取。 添加法测定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为0.1~5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6.9%~103.5% 。在土壤及杂草植株中的最小检知浓度分别为0.05、0.1 mg/kg;水中最小检知浓度为0.01 mg/L。
2002, 4(1): 93-96.
摘要:
在(26±1)℃、光周期14∶10(光照∶黑暗)、相对湿度50%~75%的人工气候箱中,用以黄豆、小麦、酵母粉为主要原料,配以蔗糖、琼脂、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尼泊金)、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液、KOH液、乙酸液、甲醛液配制成的人工饲料饲养各虫态苜蓿夜蛾,连续饲养17代,单雌产卵量、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幼虫期、蛹期、蛹重、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未出现退化现象。成虫补充糖分加复合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单雌产卵量显著增高。
在(26±1)℃、光周期14∶10(光照∶黑暗)、相对湿度50%~75%的人工气候箱中,用以黄豆、小麦、酵母粉为主要原料,配以蔗糖、琼脂、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尼泊金)、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液、KOH液、乙酸液、甲醛液配制成的人工饲料饲养各虫态苜蓿夜蛾,连续饲养17代,单雌产卵量、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幼虫期、蛹期、蛹重、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未出现退化现象。成虫补充糖分加复合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单雌产卵量显著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