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2年  4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除草剂生物筛选研究进展
王树凤, 徐礼根, 马建义, 陈杰
2002, 4(4): 3-9.
摘要:
生物筛选是除草剂研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了近年来除草剂生物筛选技术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除草剂筛选新方法——高通量筛选技术,并指出我国在除草剂筛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方案。
莠去津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张宏军, 崔海兰, 周志强, 江树人
2002, 4(4): 10-16.
摘要:
综述了莠去津降解微生物的筛选方法、降解速度的影响因素、降解机理,并对农药降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降解农药微生物的研究不但可以得到消除莠去津环境污染的菌株和相应的酶制剂,而且对于抗莠去津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也有促进作用。
新型取代氨基(或芳氧)磺酰基苯氧丙酸酯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
胡方中, 吕凯, 任雪玲, 陈彬
2002, 4(4): 17-22.
摘要:
由α-苯氧基丙酸酯出发,合成了取代氨基(或芳氧)磺酰基苯氧丙酸酯,并测定了它们的除草活性。所有的化合物均经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测结果表明上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烯丙氧基不对称硫逐磷酸酯的合成及其重排效应研究
杨风岭, 王宏青, 王英, 严赞开, 刘钊杰
2002, 4(4): 23-27.
摘要:
采用相转移双催化技术,以79%~95%的收率合成了9种O-烯丙基-O-芳基-O-甲基不对称硫逐磷酸酯( Ⅲ );并通过 Ⅲ 的重排反应合成了烯丙硫基不对称硫赶磷酸酯,重排前后化合物的结构均得到了元素分析、IR、1H NMR和31P NMR的证实;对这些化合物杀虫活性的重排效应现象作了初步研究。
新型氮杂黄烷酮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研究
覃章兰, 胡利红, 李超, 黄琴, 王芬华
2002, 4(4): 28-32.
摘要:
以取代肉桂酸和巴比吐酸在三氯氧磷、三氯化铝催化下酰化关环直接合成一系列新型氮杂黄烷酮衍生物5,7-二羟基-2'-氯代嘧啶氮杂黄烷酮等,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认。生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灭菌活性。
20%多效唑·甲哌 FEE7 微乳剂防止小麦倒伏和增产机理研究
段留生, 李召虎, 何钟佩, 刁家连, 田晓莉, 王保民, 贾敬业
2002, 4(4): 33-39.
摘要:
冬小麦二棱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0%多效唑·甲哌 FEE7 微乳剂375 mL/hm2,可以显著抑制茎秆基部节间伸长,增加各节间充实度,其中赤霉素(GAs)和生长素(IAA)降低, 可显著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和降低田间倒伏率。处理还协调了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增产幅度6.2%~28.6%。 增产原因可能在于促进籽粒灌浆强,增加籽粒中内源GAs、IAA、细胞分裂素(CTKs)的水平,增强了籽粒库活性,同时促进茎叶中干物质向籽粒运转。
戊唑醇和枯草芽孢杆菌协同作用防治蚕豆枯萎病及增效机理初探
陈志谊, 任海英, 刘永锋, 许志刚
2002, 4(4): 40-44.
摘要:
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tebuconazole)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生防菌株B-916协同作用,对抑制蚕豆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spp.菌丝生长和防治蚕豆枯萎病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通过B-916利福平抗药性标记回收法测定了戊唑醇和B-916复配后B-916在土壤中的定殖状况,结果表明:戊唑醇对B-916在土壤中定殖有促进作用,能减缓B-916群体数量大幅度下降,帮助B-916发挥生物防治作用。这可能是戊唑醇和枯草芽孢杆菌B-916协同作用的增效机理之一。
新杀虫剂HNPC-A9908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毒性效应研究
欧晓明, 雷满香, 王晓光, 樊德方, 刘光辉
2002, 4(4): 45-50.
摘要:
研究了肟醚类杀虫剂HNPC-A9908 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HNPC-A9908对蛋白核小球藻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当以丙酮为溶剂时,HNPC-A9908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 h-EC50值为3.14 mg/L,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时为25.2 mg/L。参照国家有关建议评价标准,HNPC-A9908对蛋白核小球藻属于低毒。此外,HNPC-A9908对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色素含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对叶绿素a的影响最大。
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在褐飞虱对甲胺磷抗性发展中的作用
刘泽文, 韩召军, 王荫长
2002, 4(4): 51-55.
摘要:
室内抗药性筛选表明,褐飞虱对甲胺磷的抗性呈"快-慢-快"的发展趋势:第1到第4代抗性上升缓慢;第5代到第15代迅速上升,其中又呈现2个发展阶段,以第9代为拐点;第15代后抗性上升变慢。羧酸酯酶在抗药性上升中可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与LD50变化存在很高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990 6。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在抗性发展后期变化很大,第8代到第16代间,与LD50变化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0 1。由此可见,羧酸酯酶可能在褐飞虱对甲胺磷抗性的持续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在抗性发展的后期阶段可能起到很重要作用。
镧素对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及其致病酶的影响
慕康国, 张文吉, 胡林, 张福锁
2002, 4(4): 56-60.
摘要:
采用琼脂平板生长速率法及液体培养基培养测定了La对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抑制作用和毒力,并测定了其对病菌胞外的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几种致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a2O3浓度升高,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对病菌的EC50和EC95分别为278.2和552.0 mg/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a提高了单位量菌丝所产生3种致病酶的活性,但由于菌丝生长受到抑制,除蛋白酶外,病菌胞外致病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总量或总活性受到了抑制,降低了病菌的致病力。
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酯酶性质的比较研究
程伟霞, 王进军, 王梓英, 赵志模, 丁伟
2002, 4(4): 61-66.
摘要:
对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和嗜虫书虱L. entomophila羧酸酯酶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生物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嗜虫书虱的羧酸酯酶活性明显高于嗜卷书虱,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羧酸酯酶对底物α-NA的Km值分别为0.665 7、0.285 7 mmol/L,Vmax值分别为1.672 2和2.463 1 mmol·(mg·30 min)-1。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差异不显著,嗜虫书虱略高于嗜卷书虱。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出8条嗜卷书虱、7条嗜虫书虱酯酶同工酶谱带,嗜卷书虱的酶谱分布比嗜虫书虱广。
甘蓝及其土壤中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残留动态研究
刘丰茂, 王道全, 明九雪, 赵玉珍
2002, 4(4): 67-70.
摘要:
采用丙酮-水提取甘蓝和土壤中残留的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经液液分配净化后,采用正相HPLC-UVD方法对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在甘蓝和土壤中残留动态进行研究。方法最小检出量为0.1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 mg/kg,样本添加回收率在82.7%~102.0%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在北京土壤和甘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8 d和0.5 d,在合肥土壤和甘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8 d和1 d。在高剂量施药处理的土壤和甘蓝中,最终残留低于最低检出浓度。
苯并咪唑衍生物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分离
侯士聪, 王敏, 周志强, 乔振, 郭红超, 史雪岩
2002, 4(4): 71-74.
摘要:
在参照文献的基础上,合成了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并将其涂敷于小粒径的氨丙基化硅胶上,制备出涂敷型手性固定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该固定相进行了表征。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在该固定相上首次直接拆分了具有杀菌活性的2-(1-羟基乙基)-1H-苯并咪唑对映体。并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对对映体保留和拆分的影响。随着异丙醇体积分数的减小,对映体的分离度逐渐增大,在异丙醇的体积分数为10%时,分离度达2.23。
农药悬乳体系流变学特性研究
杨代斌, 黄启良, 袁会珠, 齐淑华
2002, 4(4): 75-78.
摘要:
研究了两种悬浮稳定剂对40%乙草胺+莠去津+氰草津悬乳剂的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发现在该悬乳体系中结合使用无机膨润土和有机黄原胶能增加体系的触变性能和稳定性能,能显著增加体系的粘度、屈服值和稳定度。
N-α-氨基膦酸二苯酯的合成与除草活性
石德清, 刘军安, 盛梓良, 刘小鹏, 吴宏
2002, 4(4): 79-82.
摘要:
通过芳氧丙酸与α-氨基膦酸二苯酯的缩合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报道的目 标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及元素分析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如化合物 Vg ,在浓度为10 mg/L下对单、双子叶植物的抑制率接近于2,4-D。
一种安全有效的合成芳基异氰酸酯的方法
杜晓华, 许响生, 徐振元
2002, 4(4): 83-85.
摘要:
将伯芳胺或其溶液滴加到双(三氯甲基)碳酸酯溶液中,经回流反应合成了相应的芳基异氰酸酯。与光气法相比,该法是一种安全、方便、环境友好、收率(87.6%~98.2%)及纯度(93.6%~99.1%)高而且经济的方法。
阿维菌素对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的毒效
莫建初, 滕立, 杨天赐, 程家安, 郭建强
2002, 4(4): 86-89.
摘要:
在室内采用毒土法、滤纸法和毒土柱法测定了0.2%阿维菌素乳油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杀效果。 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黄胸散白蚁的触杀作用速度较慢,在处理的96 h内,随时间推移毒性逐渐增强;黄胸散白蚁接触或取食药剂96 h后,其LC50值均低于20 mg/L;在供试条件下,用2.5 mg/L以上的浓度处理土壤,即能阻止黄胸散白蚁在土柱中的穿透,显示阿维菌素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白蚁预防药剂。
3.4%康凯可湿性粉剂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周小毛, 柏连阳, 李双祁, 张亚莲, 吴志华
2002, 4(4): 90-93.
摘要: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4%康凯可湿性粉剂施用两次(间隔20 d,每次1.75~7.00 g/667 m2),能明显提早茶叶的萌发时间,茶叶产量增加39.5%~68.3%,且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剂量越高,增产越显著。室内生化分析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康凯处理过的茶叶茶多酚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升高,酚氨比降低,说明康凯能提高茶叶品质。
甲胺磷的薄层色谱及GC-MS定性检验
周海梅, 李朴, 马锦琦
2002, 4(4): 94-96.
摘要:
探讨了甲胺磷的定性分析方法。根据甲胺磷的特点,用薄层色谱法对甲胺磷的展开剂进行了实验选定,并对其GC-MS分析的色谱条件进行了探讨。 结果显示,甲胺磷的薄层色谱展开 剂中需含极性溶剂如乙醇、甲醇、乙酸等方能将其很好地展开,适合甲胺磷的展开剂为:氯仿-乙醇、氯仿-甲醇-环己烷等;用GC-MS更能准确定性甲胺磷,保留时间3.48 min,其质谱图与标准谱库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