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5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Milbemycins的结构修饰
袁德凯, 赵卫光, 李正名
2003, 5(1): 1-11.
摘要:
综述了一大类重要的天然产物Milbemycins在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情况。并重点对此类化合 物的结构化学修饰方法进行了论述,同时对经结构修饰所获得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助剂在除草剂应用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王成菊, 张文吉
2003, 5(1): 12-20.
摘要:
对助剂在除草剂中的应用历史、国外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有助剂在除草剂中的作用,如抗飘移、兼容、沉积、去泡、水质调节等及相应的助剂品种;按来源和化学结构,助剂的类型有表面活性剂类、油类、无机盐类等,这些助剂对除草剂活性提高都有促进作用。文中指出了生物源、环境相容性、低水生生物毒性、易降解、对作物没有毒害的高效新型助剂是助剂开发的方向,并介绍了部分国外新品种;作者还对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α[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基甲酰氧基烷基]膦酸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曹宏, 王宏青, 杨凤岭, 王今红, 刘钊杰
2003, 5(1): 21-26.
摘要:
以二氯菊酰氯和α-羟基烃基膦酸酯为中间体合成了14种新的二氯菊酰氧基膦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1H NMR、MS、IR确证。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杀虫、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250 mg/L的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蚕豆蚜虫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在50 mg/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吡啶甲基亚氨基噻(噁)唑烷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徐晓勇, 陈刚, 钱旭红
2003, 5(1): 27-33.
摘要:
根据天然海藻糖酶抑制剂的结构设计了一类吡啶甲基亚氨基噻(噁)唑烷化合物, 通过吡啶甲基异硫氰酸酯和相应的胺反应, 然后在盐酸或黄色氧化汞条件下关环,合成了吡啶甲基亚氨基噻唑烷和噁唑烷,其结构得到IR、1H NMR、HRMS的确证。测试了化合物对昆虫(家蝇)飞行的抑制能力。对影响合成反应的因素以及生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硫酸铵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中输导及除草活性的影响
朱金文, 程敬丽, 朱国念
2003, 5(1): 34-38.
摘要:
草甘膦与硫酸铵混合后处理空心莲子草,测定其对植株的抑制作用和体内草甘膦的吸收与传导量。结果表明,加入硫酸铵(1.20 g/L)后草甘膦(300 mg/L)对地下根茎抑制率比对照提高了12.2个百分点。植株经硫酸铵喷雾处理后,地下茎和根系中14C-草甘膦含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39和1.86倍。药液中水的硬度达到342.0 mg/L时明显降低草甘膦的除草活性,硫酸铵浓度达到12.0 g/L则可基本消除水的硬度对草甘膦除草活性的影响。
化学杀虫剂对苏云金杆菌芽孢及伴胞晶体的影响
曹伟平, 冯书亮, 范秀华, 王容燕, 杨更亮
2003, 5(1): 39-44.
摘要:
研究了7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对苏云金杆菌芽孢及伴胞晶体的影响及作用,结果表明,常用浓度下,2.5%溴氰菊酯乳油、48%毒死蜱乳油对苏云金杆菌芽孢及伴胞晶体无影响,可与苏云金杆菌制剂事先做成混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和40%辛硫磷在短时期内对芽孢及伴胞晶体无明显影响,可与苏云金杆菌制剂现混现用;80%敌敌畏乳油(500倍稀释)对苏云金杆菌伴胞晶体有明显损伤作用,不宜与苏云金杆菌制剂混合使用。
麦穗鱼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纯化及其比较性研究
谢显传, 李少南, 朱国念, 谭亚军
2003, 5(1): 45-50.
摘要:
用PEG2000双水相萃取、DEAE-Sephadex A-50和Sephadex G-200方法分离纯化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然后比较分析纯酶液与粗酶液中鱼脑AChE 的动力学特性和抗抑制性,以便更直接地了解底物与酶以及毒剂与酶的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系列步骤的纯化,最后所得的AChE是纯度较高的酶液;通过对AChE的动力学研究发现,纯化后的麦穗鱼脑AChE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和其在粗酶状态时没有显著的差别,而且纯化后的鱼脑AChE对底物抑制作用更敏感;抗抑制性研究发现,纯化后的麦穗鱼脑AChE对经溴水氧化的马拉硫磷(malathion)和三唑磷(triazophos)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粗酶状态的AChE,酶更易受抑制。
甲胺磷对不同抗性水平褐飞虱品系种群增长的影响
刘泽文, 韩召军, 张玲春, 董钊
2003, 5(1): 51-55.
摘要:
用点滴法测定了甲胺磷对3个褐飞虱品系的毒力,并用5个剂量(LD5、LD10、LD25、LD50和LD75)处理4龄若虫,存活若虫饲养至羽化后单对继续饲养,观察并记录3个品系的繁殖力。结果表明,甲胺磷具有刺激褐飞虱种群增长的作用,但对不同抗性水平品系的刺激作用有很大差异,对田间种群和抗性品系的刺激作用明显小于敏感品系,其中对抗性品系种群增长的刺激作用尤小。
不同食料对甜菜夜蛾药剂敏感性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吴承春, 王沫
2003, 5(1): 56-60.
摘要:
甜菜夜蛾取食不同食料作物以后,对灭多威、辛硫磷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解毒酶活性测定表明,不同食料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多功能氧化酶(MFO)的脱甲基作用和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和人工饲料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羧酸酯酶动力学研究表明,几种食料作物对甜菜夜蛾羧酸酯酶底物亲和力(Km)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天然芸苔素内酯缓解胺苯磺隆对后茬水稻药害的作用机理初探
周小毛, 柏连阳, 刘雪源, 任新国, 李双祁, 卜小莉, 黄柯程
2003, 5(1): 61-67.
摘要:
通过测定天然芸苔素内酯对水稻幼苗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以及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对水稻幼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力的影响,研究天然芸苔素内酯减轻胺苯磺隆对水稻药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水稻幼苗GSH含量、GST活性变化没有太大相关性,可能与其能间接激活水稻幼苗ALS活力有较大相关。
天然源化合物曲酸对小菜蛾酚氧化酶抑制作用研究初报
谢桂英, 罗万春, 马琛
2003, 5(1): 68-72.
摘要:
研究了曲酸对小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类型。结果表明,曲酸对该试虫酚氧化酶的抑制中浓度(I50)为66.54 μg/mL,是酚氧化酶典型的竞争型抑制剂。对以曲酸为模板,研究开发对酚氧化酶有抑制作用的"昆虫生命活动干扰剂"理论及实践进行了讨论。
二氢茉莉酸丙酯诱导烟草抗黑胫病作用研究
徐后娟, 张军, 慕立义, 刘峰
2003, 5(1): 73-76.
摘要:
研究了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对烟草黑胫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PDJ对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的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释放及萌发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PDJ处理后显著减轻了烟草幼苗黑胫病的病情,其最佳处理浓度为100 mg/L,最佳处理时间是接种前3 d,持效期在15 d以上;并且PDJ 100 mg/L处理烟苗下部第3片叶后,可使上部未处理叶片病情显著减轻。表明PDJ诱导了烟草幼苗对黑胫病的抗性。
杂草种类、叶龄及药后降水时间对烟嘧磺隆药效的影响
武菊英, S.Mathiassen, PerKudsk
2003, 5(1): 77-81.
摘要:
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和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5种杂草对烟嘧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反枝苋和稗草对该药剂最敏感,而苘麻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最高。药液中添加2.5 mL/L的有机硅助剂Silwet L-77提高了对除马唐以外的所有草种的防除效果,表明在作用于马唐时Silwet L-77与烟嘧磺隆之间存在拮抗作用。杂草叶龄对烟嘧磺隆的药效有明显的影响,3~5叶期施药,防效高达89.9%以上,而7叶期的防效只有75%。药后1.5 h和3.0 h降水3 mm降低了烟嘧磺隆的防效,但药后6.0 h降雨对药效无显著影响。烟嘧磺隆与Silwet L-77混用,可提高药剂对反枝苋的抗雨水冲刷能力,但对马唐的效果没有提高。
莠去津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淋溶动态
谢文明, 刘兴泉, 范志先, 陈明
2003, 5(1): 82-87.
摘要:
利用HPLC法对土壤中莠去津的残留动态、淋溶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莠去津以有效成分2.25 kg/hm2和4.50 kg/hm2的剂量施用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9.1 d和18.1 d,即其半衰期与莠去津的施用浓度无关,属于典型的一级动力学反应。在120 d的玉米生长期中,土壤中莠去津在不断降解代谢的同时,逐渐向深层土壤中淋溶,多数莠去津持留在表层土壤中。施用莠去津27 d后,高浓度处理小区莠去津的淋溶深度超过30 cm,深度为10~15 cm处的土壤在施用后27 d莠去津的浓度最大。同一土壤深度,莠去津在高浓度处理小区的残留量要远高于低浓度处理小区。这些结果显示,减小莠去津的用量可以减少莠去津在土壤中的移动,表明低剂量施用莠去津是保护地下水免受污染的一种有效措施。影响莠去津的淋溶作用的主要因素包括使用量和土壤的理化特性。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氰·莠水悬浮剂配方
刘峰, 王会利, 何茂华, 刘学涛, 慕卫
2003, 5(1): 88-92.
摘要:
采用流点法初步选定氰·莠(氰草津·莠去津)水悬浮剂润湿分散剂组份,通过分散剂含量与粘度曲线确定其较佳用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常温贮存分层率和悬浮率为指标对润湿分散剂、粘度调节剂组份及其配比进行优选,确定了较佳配方并进行了贮存稳定性和除草效果验证。该方法提高了筛选配方的科学性和效率。
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L.)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检测农药残留最佳条件研究
董杰, 王开运, 姜兴印, 仪美芹
2003, 5(1): 93-96.
摘要:
系统研究了敏感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L.羽化后不同天数其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比活力、敏感度以及酶源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缓冲液pH值对家蝇头部AChE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家蝇初羽化至羽化后第15 d,其头部AChE的比活力逐渐升高 ,而酶源蛋白质的含量逐渐下降(187.022 2±9.021 3~83.022 2±7.111 1 μg/头)。羽化后2~4 d,其头部AChE的敏感度最高;初羽化和羽化后第15 d,敌敌畏的I50分别是羽化后第3 d的1.4倍和2.1倍。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6.6~8.0),家蝇头部AChE的比活力随缓冲液pH值的升高而增大。本研究为利用家蝇头部AChE检测有机磷残留量探索了最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