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7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美国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程燕, 周军英, 单正军
2005, 7(4): 293-298.
摘要:
介绍了美国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从商值法到概率风险评价再到多层次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过程,重点阐述了当前在美国被广泛采用的多层次生态风险评价系统。对水生生态风险评价中常用的暴露评价模型GENEEC、PRZM 和EXAMS进行了比较分析。介绍了美国已开展的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情况,旨在为我国今后的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色谱法测定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时的基质效应
黄宝勇, 欧阳喜辉, 潘灿平
2005, 7(4): 299-305.
摘要:
在采用气相或液相色谱进行农药残留分析时,基质效应会严重影响对某些待测物的准确定量与定性,对基质效应进行考察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消除或补偿,是进行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开发及验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农药残留分析中基质效应的定义、类型、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重点对基质效应的补偿与校正措施进行了阐述。
N-酰基苯并噁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武岳, 袁莉萍, 郭庆铭, 张一宾
2005, 7(4): 306-310.
摘要:
采用邻氨基酚为原料合成了N-酰基苯并噁唑啉酮类化合物30个,其化学结构经1H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 3b、4b、14b、19b 在50 mg/L浓度下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的致死率为100%,有7个化合物在1 000 mg/L浓度下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ennbarinus的致死率达95%以上。
除草剂靶酶—AHAS酶及基因突变体与除草剂设计(Ⅱ).AHAS及W464突变酶与除草活性分子的相互作用
席真, 牛聪伟, 班树荣, 李庆霞, 欧阳砥, 黄明智
2005, 7(4): 311-315.
摘要: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是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唑嘧啶磺酰胺类及水杨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大田使用中杂草对这几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因素是AHAS酶的突变。利用大肠杆菌AHAS Ⅱ中464位的色氨酸突变体(W464A、W464F、W464L、W464Y),研究了野生型和突变酶对商品化除草剂(氯嘧磺隆、氯磺隆、咪唑乙烟酸、咪唑喹啉酸)以及烷硫基磺酰脲的敏感性。野生型E. coli AHAS Ⅱ对这些化合物的抑制作用较为敏感,而突变酶对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使商品化除草剂的抑制常数增加了10~1.0×104倍不等,烷硫基磺酰脲的抑制常数增加幅度较小。烷硫基磺酰脲 1a 对W464L突变酶的高抑制活性,暗示着发展针对靶酶抗性的除草剂的可能性。
抗阿维菌素小菜蛾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研究
黄剑, 吕敏, 王群利, 吴文君
2005, 7(4): 316-322.
摘要:
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敏感和抗阿维菌素小菜蛾品系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测定,以及使用不同模式底物对P450单加氧酶活性的比较研究发现:除成虫期外,不同发育时期抗性品系小菜蛾中P450和细胞色素b5的含量都高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还原型辅酶Ⅱ(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活性是敏感品系的1.97倍;同时发现抗性品系中甲氧试卤灵-O-脱甲基酶(MROD)、乙氧试卤灵-O-脱乙基酶(EROD)、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以及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PNOD)的活性均明显高于敏感品系,分别为敏感品系的9.41、4.15、1.67和2.94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色素P450含量和单加氧酶活性的增高是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浙江省二化螟不同种群和大螟 对三唑磷的敏感性研究
黄诚华, 姚洪渭, 叶恭银, 蒋学辉, 胡萃, 程家安
2005, 7(4): 323-328.
摘要:
于2004年用点滴法测定了浙江杭州地区(富阳和余杭)和嘉兴地区(平湖、秀城和秀洲)二化螟、杭州富阳大螟等种群4龄幼虫对三唑磷的敏感性,以及各种群体内与抗药性相关酶系(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等)的比活力。结果证实上述地区二化螟种群对三唑磷产生了21.1~218.8倍的抗性,其中以富阳和平湖种群的抗性水平较高。二化螟体内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与三唑磷抗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可能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增强和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降低有关。大螟富阳种群对三唑磷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二化螟富阳种群,其抗性机制还有待研究。
甲磺隆水解酶酶促反应体系的建立与特性研究
黄星, 孙纪全, 潘继杰, 顾立锋, 孙笑非, 李顺鹏
2005, 7(4): 329-333.
摘要: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对甲磺隆降解菌S113(Methylopila sp.)的水解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酶为胞内酶、非诱导酶。建立了甲磺隆水解酶的酶促反应体系:2 830 μL Na2HPO4-NaH2PO4缓冲液(0.2 mol/L,pH 7.0),150 μL甲磺隆(1 000 mg/L),20 μL粗酶液(约1.2 μg粗蛋白),30℃水浴30 min。甲磺隆水解酶pH值稳定范围为6~9,最适pH值为8.0。水解酶热不稳定,45℃处理30 min,酶活下降59.22%,70℃处理30 min可完全灭活。测定了8种金属离子对水解酶的作用,发现 1 mmol/L 的Ca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
利用96孔板建立除草剂微量活体筛选方法初探
逄森, 袁会珠, 李保同, 齐淑华, 杨代斌
2005, 7(4): 334-338.
摘要:
以马唐、稗草、反枝苋3种杂草为指示植物,采用96孔板建立了化合物除草活性微量活体筛选方法。从6种培养基中筛选出最适合3种指示杂草生长的Ⅰ号培养基,以传统盆栽法为对照,进行了96孔板苗前处理微量活体筛选方法(以下简称96孔板法)的研究。结果表明:96孔板法以指示杂草的株高受抑制情况作为评价指标较为合适;3种供试除草剂采用96孔板法对3种指示杂草所表现出的杀草活性要高于盆栽法;乙氧氟草醚、二甲戊灵、氟乐灵盆栽法的EC50和EC90值分别是96孔板法的1.44~21.47倍和1.47~32.84倍;采用96孔板法,乙氧氟草醚对马唐和反枝苋、二甲戊灵对稗草的活性最高,EC50值分别为0.79、0.73和0.45 μg/mL,EC90值也分别只有3.13、1.72和1.36 μg/mL。96孔板法达到了微量、敏感、节省时间和空间的要求,是发现先导化合物除草活性较适宜的微量活体筛选方法。
纳米TiO2悬浮液对烟草青枯菌杀菌活性的研究
蒲丽, 蒋家珍, 李效禹, 康占海, 吴学民
2005, 7(4): 339-342.
摘要:
纳米T iO2是一种半导体光催化剂,在近紫外光的激发下,可以产生强的杀菌活性。以烟草青枯菌P seudomonas solanacearum为试验对象,采用平板稀释法对自制的纳米T iO2悬浮液进行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阳光或汞灯下照射4h后,T iO2对烟草青枯菌的杀菌率可达90%以上。说明用纳米T iO2防治烟草青枯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苦参碱和苦豆子总碱光分解及光分解抑制的研究
吴传万, 杜小凤, 王伟中, 田兴军
2005, 7(4): 343-348.
摘要:
研究了苦参碱(从苦豆子中提取分离获得)和苦豆子总碱在太阳光及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分解现象,发现两者均属于光易分解物质,其光分解半衰期均不超过1 h。运用11种不同的光稳定剂处理均能有效地抑制苦参碱和苦豆子总碱光分解,其中以TBHQ(Tertiary-butylhydroquinone,特丁基对苯二酚)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不同浓度TBHQ对苦参碱和苦豆子总碱光分解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其抑制效果与稳定剂的浓度相关,处理浓度越大,其抑制苦豆子总碱光分解的作用越强。
同源与异源分析对ELISA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影响
施海燕, 朱国念, 郑尊涛, 沈晋良
2005, 7(4): 349-352.
摘要:
以获得的抗2甲4氯抗体及其包被抗原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同源和异源分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试图进一步揭示抗体的识别机制。结果表明:异源分析,特别是半抗原结构异源可大幅度提高检测灵敏度;同源分析和异源分析对于类似化合物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
含三氮唑环和噻吩环希夫碱的合成及其杀菌活性
张欣, 覃章兰, 肖蒙
2005, 7(4): 353-356.
摘要:
为了设计合成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以3-芳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与α-噻吩甲醛反应,通过微波法和传统方法设计合成了10个含1,2,4-三唑和噻吩环的希夫碱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对6种病原菌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发现,在50 mg/L下,化合物 IIe、IIf 对6种病菌的抑制率大于62%。所有目标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菌Dochiorella gregaria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atonia solani的抑制率均大于85%。
含嘧啶环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 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刘卫东, 李世林, 李仲英, 兰世林
2005, 7(4): 357-360.
摘要: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新农药,采用活性结构拼接法设计合成了9个新的含嘧啶环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 4a~4i ),其结构经IR、1H NMR、LC/MS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50 mg/L下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和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 4b、4i 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0.9%和82.6%, 4c、4f 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6.8%和80.0%。
N-{5-[1-(2,4-二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2-基} -N'-芳酰基硫脲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龚银香, 王子云, 王 胜, 汪焱钢
2005, 7(4): 361-363.
摘要:
通过2-氨基-5- -1,3,4-噻二唑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12 个新的芳酰基硫脲,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化合物 2c、2j 具有较好的生长素活性,其促进率分别为26.6%与26.9%,但不及对照β-吲哚乙酸。
4-β-O-酰基鬼臼毒素和4-β-O-烷基鬼臼毒素 的合成及其拒食活性
李广泽, 田 瑄, 冯瑞红, 冯俊涛, 陈安良, 张兴
2005, 7(4): 364-367.
摘要:
为研究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结构与杀虫活性的关系,合成了4个4-β-O-酰基鬼臼毒素和3个 4-β-O-烷基鬼臼毒素类化合物,其中5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MS、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对3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e幼虫24 h和 48 h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4-β-O-烷基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的活性相对高于酰基化产物和对照鬼臼毒素(PPT)和脱氧鬼臼毒素(DPPT)。其中,4-β-O-甲基鬼臼毒素48 h的活性最高,其拒食中浓度(AFC50)为144.6 mg/L,是DPPT的4.3倍。酰基化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的活性相对较低。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Territrem B 类似物的合成新方法
赵金浩, 程敬丽, 赵锋, 朱国念, 王彦广, 赵昱
2005, 7(4): 368-371.
摘要:
设计了一条新的2-烯- 1 -酮-类伊比林-20-基-取代苯甲酸酯( 6 )土震素(Territrem)B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甲磺化伊比林醛( 2 )为原料,经脱甲磺酸生成2-烯类伊比林-13-醛( 3 ),化合物 3 经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光照溴化一步法生成中间产物 4,4 不经分离直接与酚反应生成化合物 5,5 再经一步法水解氧化制得目标产物 6 。该方法不仅提高了 6 的收率(提高5%~30%),还合成了5个新化合物 3和5b~5e 。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10-4 mol/L条件下,只有化合物 6a 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显示出17%的抑制活性。
2%三唑醇·戊唑醇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菌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吴学宏, 肖建华, 张文华, 高仁君
2005, 7(4): 372-375.
摘要:
分别用三唑醇原粉、戊唑醇原粉和2%三·戊种衣剂(1.2%三唑醇+0.8%戊唑醇,质量分数)处理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后,采用皂化处理样品法提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体内的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药剂浓度升高,麦角甾醇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药剂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药剂有效成分浓度为5.0 μg/mL时,7 d后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0.4%、63.8%、63.8%。药剂处理浓度相同时,菌丝麦角甾醇的含量高低顺序为:三唑醇处理>三·戊种衣剂处理>戊唑醇处理。说明药剂处理菌丝后其体内麦角甾醇的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其含量显著降低。
甜菜夜蛾对虫酰肼的抗药性研究初报
黄琳瑞, 王成菊, 郑明奇, 李学锋, 邱立红
2005, 7(4): 376-378.
摘要:
在室内用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进行抗药性选育,经过12代汰选,甜菜夜蛾对虫酰肼产生了5.47倍的抗性,抗性发展缓慢。该种群对甲氧虫酰肼有一定交互抗性,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等多种杀虫剂都不存在交互抗性,抗性比值在0.83~1.63倍之间。
SPRI-231菌株活性组分分离纯化及抑菌作用简报
李庆华, 张李桃, 陶黎明, 顾学斌
2005, 7(4): 379-382.
摘要:
从广西南宁地区采集的土壤里筛选出一株能够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株(streptomyces), 菌号为SPRI-231。通过溶剂浸提、大孔树脂吸附、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得到两个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分别命名为SPRI-231(Ⅰ)和SPRI-231(Ⅱ),经过UV、IR、ESI-MS、ESI-HRMS、元素分析等鉴定方法,判定其分子式分别为C51H91N3O21和C52H93N3O21。活体和离体生物活性测定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500 mg/L SPRI-231(Ⅱ)精提物对黄瓜灰霉病菌和黄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3.02%和90.40%。
丁草胺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单敏, 虞云龙, 方华, 王晓, 楚小强, 冯波
2005, 7(4): 383-386.
摘要:
在模拟土壤生态系统中研究了丁草胺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低浓度(2 mg/kg)和中等浓度(4 mg/kg)丁草胺对微生物数量影响不大;而高浓度(10 mg/kg)处理则有明显抑制效应,但在21 d后也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丁草胺对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消失,酶活性恢复至对照水平。丁草胺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与其他酶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