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8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新烟碱类杀虫剂选择作用的分子机理
唐振华, 陶黎明, 李忠
2006, 8(4): 291-298.
摘要:
新烟碱类是一类重要的新颖杀虫剂,其发现是近20年来杀虫剂研究的一个里程碑。烟碱类和新烟碱类杀虫剂虽然都是作为后突触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激动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但由于作用方式不同,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昆虫表现出选择性毒性。根据烟碱类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分子特性以及它们与nAChR的结合部位和亚部位的选择性阐释了新烟碱类杀虫剂选择作用的分子机理。
Strobilurin类杀菌剂作用靶标的研究进展
闫晓静, 金淑惠, 陈馥衡, 王道全
2006, 8(4): 299-305.
摘要:
Strobilurin类杀菌剂是在具有杀菌活性的天然β-甲氧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特点。主要以粘噻唑为例综述了该类杀菌剂作用靶标及作用位点的研究过程及最新进展。生化作用机理的研究明确了粘噻唑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bc1复合物中的细胞色素b及铁硫蛋白,阻止了从细胞色素b到细胞色素c1的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蛋白质晶体学研究明确了粘噻唑的作用位点(Qo位点)是通过氢键与铁硫蛋白及细胞色素b的残基结合的。其他strobilurin类杀菌剂和粘噻唑具有相同的靶标,但由于各化合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差异,其具体作用位点亦有一定的差别。
旁路氧化与设施蔬菜灰葡萄孢霉菌菌丝生长 对嘧菌酯敏感性的关系
张雅, 李红叶, 张传清, 刘少颖, 朱国念
2006, 8(4): 306-312.
摘要:
首次研究分析了灰葡萄孢霉菌群体中旁路氧化与菌丝生长对嘧菌酯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旁路氧化酶的专化性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不同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50 μg /mL SHAM对采自浙江、江苏、山东三地的142株灰葡萄孢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29.03% ~48.33%之间,平均为10.49%。SHAM处理对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表现出明 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无SHAM时,嘧菌酯对上述群体菌丝生长的EC50(EC50Q)值在0.20~51.48 μg /mL 之间,平均为6.56 μg /mL;当SHAM浓度为50 μg /mL时,EC50 值在0.04~5.25 μg /mL 之间,平均为2.21 μg /mL。旁路氧化的相对贡献值F 最低为0.17,最高为24.40,平均为3.19。另外,少数在没有SHAM存在时对嘧菌酯表现"耐药性"的菌株在SHAM存在下对嘧菌酯也很敏感。
纳他霉素对冬枣浆胞病菌的毒力及 保鲜生理效应研究
王建国, 姜兴印, 张鹏
2006, 8(4): 313-318.
摘要:
研究了不同浓度纳他霉素对冬枣浆胞病菌Alternaria Nees ex Wallr.的室内毒力以及对冬枣低温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对冬枣浆胞病菌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39.56和208.48 mg/L,与对照药剂咪鲜胺、异菌脲相比,EC90值无显著差异;经500~1 000 mg/L 的纳他霉素处理可显著抑制冬枣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并使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提高,对保持果实硬度有很好的效果,并且抑制了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Vc)含量的下降。经1 000 mg/L纳他霉素处理的冬枣贮藏到60 d其商品率达87.3%,高于对照组的商品率(72.9%);贮藏到100 d其商品率仍可达到75.0%,显著高于对照组(50.2%)。
三种内吸性杀虫剂对棉花多酚氧化酶 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王业霞, 史雪岩, 梁沛, 高希武
2006, 8(4): 319-322.
摘要:
用含不同浓度氧化乐果、吡虫啉和丁硫克百威的营养液分别处理棉花幼苗,研究不同处理时间其多酚氧化酶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内吸性杀虫剂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药剂种类有关,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400 mg/L 氧化乐果处理后24 h,棉花幼苗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对照降低21.6%; 50 mg/L吡虫啉处理后120 h,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对照增 高47.3%; 200 mg/L丁硫克百威处理后72 h,多酚氧化酶活性增高75.7%。氧化乐果处理后120 h 内,各处理羧酸酯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且抑制率在70%以上; 50 mg/L吡虫啉处理后120 h,羧酸酯酶活性比对照增高30.7%;丁硫克百威处理后120 h内,羧酸酯酶活性与对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掘氏疫霉抗土菌灵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特性研究
朱志峰, 潘洪玉, 张浩, 姜辉, 袁善奎, 严清平
2006, 8(4): 323-326.
摘要:
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是引起黄瓜疫病的主要病原菌。采用紫外线诱导获得了20株掘氏疫霉抗土菌灵的突变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掘氏疫霉对土菌灵 的抗性突变频率高于对甲霜灵的抗性突变频率,但其抗性水平低于抗甲霜灵突变体,在1.3~4.3倍 之间;掘氏疫霉对土菌灵的抗性在继代培养和常温保存过程中稳定,突变体的生长速率与亲本敏感 菌株相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此外,掘氏疫霉抗土菌灵突变体对甲霜灵和烯酰吗啉无交互抗性。
防治棉铃虫的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研究
于宏坤, 梁革梅, 任明勇, 张永军, 常洪雷, 吴孔明, 郭予元
2006, 8(4): 327-334.
摘要:
采用室内浸卵、浸叶和点滴法以及田间小区试验,对19种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作用特点和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棉铃虫卵孵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0.40 mg/L多杀菌素处理后棉铃虫卵的孵化率仅为42.86%;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毒杀作用明显,原药稀释1.0×104~2.0×104倍时可使初孵幼虫死亡率达100%;昆虫生长调节剂——氟啶脲、氟铃脲、甲氧虫酰肼原药稀释1 000倍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致死率大于70%,且幼虫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多杀菌素、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丙溴磷、辛硫磷对低、高龄棉铃虫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丙溴磷、高效氯氰菊酯作用效果快且防治效果好,尤其是4 000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和5 000倍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第三天,其对棉铃虫的致死率达100%;多杀菌素和甲氧虫酰肼作用效果稍差。若在棉铃虫卵高峰期适时施药,供试的6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棉铃虫的高毒农药替代品种。
抗性甜菜夜蛾Na-K-ATP酶、Ca-ATP酶和Ca-Mg-ATP酶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
伦才智, 李艳伟, 刘永杰, 沈晋良, 束怀瑞
2006, 8(4): 335-338.
摘要:
分别测定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敏感和抗高效氯氟氰菊酯品系神经系统Na-K-ATP酶、Ca-ATP酶和Ca-Mg-ATP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敏感和抗性品系Na-K-ATP酶活力差异不显著,而抗性品系Ca-ATP酶和Ca-Mg-ATP酶活力明显低于敏感品系。在浓度为1.0×10-8~1.0×10-3 mol/L时,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敏感和抗性品系Na-K-ATP酶、Ca-ATP酶和Ca-Mg-ATP酶的活力均有抑制,并且对敏感品系的抑制作用高于对抗性品系。高效氯氟氰菊酯浓度为1.0×10-4 mol/L 时,对敏感品系Na-K-ATP酶活力的抑制率为29.6%,对抗性品系的为21.8%,对敏感品系Ca-ATP酶活力的抑制率为34.3%,对抗性品系为21.9%,对敏感品系Ca-Mg-ATP酶活力的抑制率为22.3%,对抗性品系为16.9%,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甜菜夜蛾抗性品系上述3种ATP酶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已明显下降。
烯酰吗啉对我国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研究
胡燕, 王开运, 许学明, 夏晓明, 杨焕青, 王刚
2006, 8(4): 339-343.
摘要:
从山东和云南烟区采集分离了20个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对这些菌株的毒力。结果表明:20个田间菌 株的EC50值在0.60~1.28 μg/mL之间,与实验室保存的敏感菌株(S)的EC50 值(0.32 μg/mL) 相比,毒力倍数在1.87~4.00之间,均属于敏感菌株。烯酰吗啉对烟草黑胫病菌孢子囊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8.00 μg/mL的烯酰吗啉对孢子囊产生的抑制率为100%。通过烯酰吗啉对烟草黑胫病菌继代培养物的毒力比较证明,烟草黑胫病菌对烯酰吗啉存在抗性风险。
四聚乙醛在烟草和土壤中的残留检测与消解动态
张雪燕, 代雪芳
2006, 8(4): 344-348.
摘要:
建立了烟草和土壤中四聚乙醛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中残留的四聚乙醛用二氯甲烷提取,中性氧化铝与活性炭混合柱净化,偏重亚硫酸钠溶液除去游离醛,所得的四聚乙醛经盐酸解聚成乙醛,乙醛与2,4-二硝基苯肼进行衍生化反应,经硅胶柱净化,GC-NPD测定其衍生物。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0.04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2~0.10 mg/kg;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6%~10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n=5)。四聚乙醛在烟草及土壤中的残留试验结果表明:烟草植株对四聚乙醛的吸收在施药后4~5 d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到21 d已接近最低检出浓度0.04 mg/kg;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约为4 d;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四聚乙醛在干烟叶中的残留量低于最低检出浓度0.10 mg/kg,不会对烟草造成残留污染。
敌草快的水解动力学研究
彭娟莹, 杨仁斌, 袁芳, 彭小芹
2006, 8(4): 349-352.
摘要:
研究了敌草快于25℃下在去离子水、河水和地下水3种水体不同pH值(pH 5、7、9)条件下的水解动力学以及pH为9时不同温度(10、25、35℃)条件下的水解行为。结果表明,敌草快的水解动力学属于一级反应,且其在去离子水中的水解速率与其在河水和地下水中的相似;敌草快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比较稳定,不易水解,而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较快;温度升高有利于水解反应,水解活化能为25.89 kJ/mol,活化熵为-191.81 J/mol·K,温度效应系数为1.52。
"胃袋式"大体积直接进样分析大米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袁家齐, 雍炜, 蔡慧霞, 高希武, 李瑾, 储晓刚
2006, 8(4): 353-358.
摘要:
初步研究了"胃袋式"大体积直接进样和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技术相结合检测大米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考察了无前处理进样时大米基质对14种农药信噪比的影响,结合质谱的选择离子监测技术,建立了其中9种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方法。其中7种农药的最低定量限(LOQ)为4.0~10.0 μg/kg,样品添加回收率范围在67%~106%之间,RSD大部分小于20%(n=6)。
鬼臼毒素4β含硫衍生物的 合成及其拒食活性
陈利标, 闫海燕, 冯俊涛, 李广泽, 田瑄, 张兴
2006, 8(4): 359-362.
摘要:
为研究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结构与杀虫活性的关系,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设计合成了3个4β-硫酯-4-脱氧鬼臼毒素、2个4β-硫醚-4-脱氧鬼臼毒素及4β-巯基-4-脱氧鬼臼毒素共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经IR、MS、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试了化合物对3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e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4β-巯基-4-脱氧鬼臼毒素的活性最高,24和48 h 的AFC50(拒食中浓度)分别为164.6 和248.1 mg/L,分别是母体化合物鬼臼毒素活性的5.8和 3.0倍。引入硫醚及硫酯后活性均降低。
1-吡唑甲酰基-2-芳基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谭成侠, 沈德隆, 翁建全, 孙娜波, 欧晓明
2006, 8(4): 363-366.
摘要:
为了寻求新的含吡唑双酰肼类先导化合物,用4-取代-1-甲基-3-乙基-5-吡唑甲酰肼与取代苯甲(乙)酰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了10个1-吡唑甲酰基-2-芳基酰肼类化合物,其中9个是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25 μg/mL浓度下, 3b 和 3j 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的抑制率分别为51.3%和56.1%;在1 000 μg/mL下, 3b 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致死率达到100%。
2-(5,7-二甲基-1,2,4-三唑[1,5-a]嘧啶-2-硫代)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孙国香, 沈德隆, 周红芳, 屠美玲
2006, 8(4): 367-370.
摘要:
以芳胺或取代稠杂环胺、氯乙酰氯和2-巯基-5,7-二甲基-1,2,4-三唑 嘧啶为原料,合成了8个含稠杂环及芳环的三唑并嘧啶类新化合物,结构经1H NMR, MS 和IR确证,初步测定了该类化合物在室温下对稗草等3种禾本科杂草和反枝苋等3种阔叶杂草芽前芽后的抑制率,结果表明:有6个化合物在有效剂量75 g/hm2下的抑制率超过80%。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快速净化 测定枸杞中12种农药残留
李莉, 江树人, 潘灿平, 周志强, 钱传范, 刘丰茂
2006, 8(4): 371-374.
摘要:
建立了简便、快速测定枸杞中常用12种农药的多残留检测方法。以乙腈作提取剂,PSA(primary secondary amine)为分散净化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2种农药在0.01~1.50 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8%~104.6%、86.1%~95.7%和76.0%~114.0%,检测限在2~15 μg/kg范围内。
乙羧氟草醚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性研究
邹积鑫, 何雄奎, 陶传江, 朴秀英, 姜辉
2006, 8(4): 375-378.
摘要: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乙羧氟草醚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系数。以N,N-二甲基甲酰胺和吐温-80为助剂,配制不同浓度的乙羧氟草醚溶液,测得其对斑马鱼的 LC50值为 3.10 mg/L,属于中等毒性。生物富集性试验中设乙羧氟草醚浓度为0.03 和0.30 mg/L, 持续暴露时间为8 d,测得生物富集系数 (BCF8d)分别为1.16 和2.43,属于低富集性。
三角坐标图法在农药水分散粒剂配方研制中的应用
马超, 刘峰, 慕卫, 韩志任, 陈召亮
2006, 8(4): 379-382.
摘要:
介绍了一种快速筛选农药水分散粒剂最佳配方的实用方法,该方法以3种变量的含量为坐标建立三角坐标系,选用重要且快速简单的质量评价指标为试验指标,适用于农药配方研制中两种或3种助剂的配比研究,可以提高水分散粒剂配方筛选的科学性和效率。室内以质量分数为43%的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配方为例,运用三角坐标图法对分散剂、润湿剂进行了最佳配比和含量的筛选和验证,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树干注药对柳树叶片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唐光辉, 田鹏鹏, 冯俊涛, 陈安良, 张兴
2006, 8(4): 383-386.
摘要:
研究了4种注干液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虫啉·敌敌畏和敌敌畏·氧乐果)树干注射后对垂柳叶片内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药剂树干注药后均可导致垂柳叶片内可溶性总糖及纤维素含量下降,下降程度与药剂种类及注药后时间长短有关。吡虫啉对可溶性总糖含量影响最显著,药后 6 d下降了28.31%;敌敌畏·氧乐果对纤维素含量影响最显著,药后 6 d下降了19.16%。4种药剂注药后短期内均可导致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下降,但随处理时间延长其含量又明显上升。其中吡虫啉对叶绿素含量影响最显著,药后15 d升高了21.31%;敌敌畏·氧乐果对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影响最显著,药后15 d分别上升24.94%和 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