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12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羧酸酰胺类(CAAs)杀菌剂研究进展
朱书生, 卢晓红, 陈 磊, 刘西莉
2010, 12(1): 1-12.
摘要:
羧酸酰胺类(Carboxylic acid amides, CAAs) 化合物是一类对卵菌病害具有优异防治效果的新型杀菌剂。该类杀菌剂由3组化学结构各不相同的化合物组成,包括肉桂酰胺、缬氨酰胺氨基甲酸酯和扁桃酰胺类。由于这3类杀菌剂具有相似的杀菌活性且相互间存在正交互抗药性,国际杀菌剂抗药性行动委员会已于2005年底将这3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杀菌剂归为羧酸酰胺类杀菌剂。对CAA类杀菌剂的化学结构特征、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与抗药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受体鞘糖脂的研究进展
李 拓, 王 沫, 王少丽, 吴青君, 徐宝云, 张友军
2010, 12(1): 13-21.
摘要:
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 GSLs)是一类以神经酰胺为母体,由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被糖基化而成的糖苷化合物,参与细胞膜脂筏的构成,影响脂筏结构致密,保证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同时GSLs还参与细胞膜上信号转导,启动信号传递。GSLs作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杀虫晶体蛋白受体之一,影响靶标生物对Bt毒素的敏感性。GSLs首先通过特异糖基结构被Bt毒素识别,然后引导毒素插入靶标生物细胞膜,导致靶标生物中肠穿孔,最终死亡。综述了GSLs的分类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与功能、GSLs结构的分析方法、GSLs与Bt毒素的关系以及参与GSLs合成的相关糖基转移酶等相关研究进展。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综述
马婧玮, 潘灿平, 张 玲, 张军锋
2010, 12(1): 22-30.
摘要:
综述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杀菌剂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分析研究现状,并对当前主要的残留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对DTCs类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衍生化液相色谱法虽然操作步骤较繁琐、耗时长,但结果稳定可靠,并能区分不同结构类型,是目前重点且被广泛采用的方法,而同时测定DTCs类杀菌剂母体及其代谢物的串联质谱方法将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热点课题。
壳寡糖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活性
杨 楠, 徐翠莲, 杨国玉, 赵铭钦, 刘善宇
2010, 12(1): 31-36.
摘要:
以壳寡糖为原料,与取代水杨醛反应先生成壳寡糖希夫碱后再接枝金属离子,合成了18个壳寡糖希夫碱的金属配合物,其化学结构经紫外吸收(UV)、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确认。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在100 μ g/mL下具有良好的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作用,其中 5m 在预防作用中的抑制率高达78.86%。
甘氨酸法合成草甘膦中由甲醛引发的副反应研究
黄 明, 尹应武, 查正炯
2010, 12(1): 37-41.
摘要:
利用核磁共振碳谱、磷谱、氢谱对甘氨酸法合成草甘膦的各阶段反应进行定量跟踪分析, 发现由甲醛引起的副反应是影响草甘膦收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证实了羟甲基亚瞵酸、增甘膦、N-甲基草甘膦和亚磷酸是甘氨酸法合成草甘膦的主要副产物,减少或抑制其生成是草甘膦合成工艺优 化的关键。探讨了抑制副反应发生的条件,对甘氨酸法合成草甘膦工艺优化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啶菌噁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陈凤平, 韩 平, 张真真, 刘君丽, 刘西莉
2010, 12(1): 42-48.
摘要: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啶菌噁唑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菌落扩展、芽管伸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菌核形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啶菌噁唑对P-9菌株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0.193和0.154 μ g/mL,0.5 μ g/mL的啶菌噁唑对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的抑制率大于77%,对分生孢子和菌核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低于10%和40%,表明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无明显抑制作用。紫外吸收分析显示,啶菌 NFDA1 唑可破坏细胞的膜结构,促使菌体核酸和蛋白外渗。离体叶片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20 μ g/mL的啶菌 NFDA1 唑可有效抑制番茄灰霉病病斑扩展,抑制率达83.74%。
降解菌2N3对被氯嘧磺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汪佳秀, 张祥辉, 穆文辉, 张 浩
2010, 12(1): 49-53.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高效降解菌2N3(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对被氯嘧磺隆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当土壤中氯嘧磺隆的添加浓度为20 mg/kg,每 1克土壤中2N3的接菌量为1×106个菌体时,第30 d时土壤中氯嘧磺隆的降解率为84.6%,对照仅为13.4%;相同2N3接菌浓度下,当土壤中氯嘧磺隆浓度为100 mg/kg时,其降解率为31.1%。以小麦、玉米、黄瓜为供试作物,在土壤中施加 20 mg/kg的氯嘧磺隆, 当每 1克土壤中2N3的接菌量为1×106个 菌体时,小麦、玉米、黄瓜的出苗率分别为85%,82%和79%,且处理组株高高于对照,表明降解菌2N3具有明显减轻氯嘧磺隆药害的作用。研究表明,人工接种降解菌2N3可提高土壤中氯嘧磺隆的降解率,有效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残留。
反应时间、芯壁比及表面活性剂用量对阿维菌素微囊制备的影响
滑海涛, 李 敏, 翟晓曼, 曲文岩, 折冬梅, 李凤敏, 黄啟良
2010, 12(1): 54-60.
摘要: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研究了聚合反应时间、芯壁比(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对所制备微囊的包裹率、载药量和粒径的影响规律,并对其贮存稳定性和释放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所制备微囊的包裹率、载药量和粒径均与聚合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包裹率和载药量在聚合反应3 h后达到相对稳定,粒径在聚合反应1 h后变化幅度明显减小;芯壁比对所制备微囊的载药量和粒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芯壁比的增加,载药量增加、粒径减小,当芯壁比从1∶ 5增大到1∶ 2时,载药量由15.59%增加到30.33%,平均粒径(D50)由5.47减小到2.18 μ m,但芯壁比对微囊包裹率的影响不明显;SDS用量对所制备微囊的包裹率和载药量影响较小,对粒径的影响较大,当SDS的质量分数为8%时,微囊的D50最小且更为均一。研究表明,反应时间等3个因素对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成囊均有一定的影响,当反应时间大于3 h、芯壁质量比为1∶ 3至1∶ 2、SDS质量分数为6%至8%时,有利于形成粒径均一、形态规则、包裹率和载药量都较高,且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和释放特性的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
烯效唑-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生物活性
朱晓峰, 段留生, 谭伟明, 李召虎, 田晓莉, 王保民
2010, 12(1): 61-66.
摘要:
通过饱和溶液法制备了烯效唑- β -环糊精包合物(uniconazole- β -CD,简称UCZ- β -CD),以丙酮、无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客体分子的溶剂,包合条件:n (β -CD)∶ n (UCZ)为 1∶ 1和2∶ 1,室温下800 r/min搅拌反应4 h。制备的包合物用UV光谱、XRD谱和 1H NMR谱进行表征,并通过相溶解度分析,确定了包合常数为2 528.5 M-1。采用粒度分析和水中释放行为研究评价了包合物在水中的分散性和释放效果;并用水稻幼苗点滴法测定了包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以丙酮作为客体溶剂且主-客体摩尔比1∶ 1制备的UCZ- β -CD具有更佳的释放效果和更高的生物利用率。
5%醚菊酯展膜油剂配制及其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冯 超, 杨代斌, 袁会珠
2010, 12(1): 67-72.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对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配伍,确定了5%醚菊酯展膜油剂的最优配方(各组份的量用质量分数表示)为:醚菊酯5.0%;溶剂月桂酸甲酯50.0%;OP-4、OP-10、2201和十二碳醇酯以质量比4∶ 4∶ 3∶ 9复配,总质量分数为10.0%;大豆油35.0%。所配制的5.0%醚菊酯展膜油剂外观透明,经热贮(54 ℃±2 ℃)14 d后无沉淀、结晶和分层现象,热分解率为0.10%;35 ℃时的表面张力为28.33 mN/m,滴施在水面时的油/水界面张力为0.11 mN/m;能够在水面快速铺展,滴加量1.28 μ L时,铺展速度为9.29 cm/s,铺展面积达到1 882.74 cm2。使用时无需喷雾,只需将药剂瓶置于水田上方,药剂即从滴出孔自行滴下,迅速铺展于水田表面。田间施药7 d对稻飞虱的校正防效达到78.5%。
光散射技术在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郭勇飞, 尹明明, 陈福良
2010, 12(1): 79-84.
摘要:
证明了将光散射技术用于评价水乳剂稳定性的可行性。通过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配方的研制,证明了来自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的稳定性参数(SI)可以作为水乳剂稳定性判定的量化指标,其结果与传统的热贮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试验结果一致,SI<4.0的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体系具有稳定性。此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乳化剂配比对体系的稳定性影响最大,水质和共乳化剂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差异不显著。选定乳化剂配比后,水质和共乳化剂对体系物理稳定性的影响是协同作用的结果,水质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选择,因而可用自来水配制合格的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
己唑醇微乳剂的低温稳定性研究
张大侠, 徐加利, 张 源, 王 伟, 刘 峰
2010, 12(1): 85-89.
摘要:
为了指导己唑醇微乳剂的开发,在已确定己唑醇微乳剂配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配方组份及用量,研究了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等对微乳剂低温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剂用量相同,溶剂体系极性减弱时,微乳剂低温稳定时间延长,反之则缩短;在溶剂极性适当的条件下,溶剂的用量与微乳剂低温贮存稳定时间成正相关;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当HLB值降低、表面活性剂用量提高时,微乳剂低温贮存稳定性提高;碳链长度小于5个碳的醇会缩短制剂的低温贮存稳定时间,并与用量成负相关;碳链长度大于5个碳的醇则会增加制剂的低温贮存稳定时间,且与用量成正相关;添加无机盐类则对制剂的低温贮存稳定性起破坏作用。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简易合成法
陈海滨, 杜永均
2010, 12(1): 90-92.
摘要:
从价廉的1,12-十二碳二醇出发,经单边酯化和Wittig反应,以45%的总收率合成了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Z/E)-12-十四碳烯醇乙酸酯,顺反比为90/10。将所得化合物经构型转化,得顺反比为25/75的(Z/E)-12-十四碳烯醇乙酸酯,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数据确证。
防治白菜根肿病的药剂筛选
李 妍, 谢学文, 石延霞, 向文胜, 李宝聚
2010, 12(1): 93-96.
摘要:
分别采用拌药法和灌药法,比较了10种供试药剂对白菜根肿病的温室防治效果,并对盆栽试验防效较好的3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50%氟啶胺悬浮剂(1 g/m3)、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 g/m3)、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5 g/m3)和40%五氯硝基苯粉剂(20 g/m3)的拌药处理,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效均在50%以上,显著优于灌药处理的防效。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胺悬浮剂(2 g/m3)拌药处理的防效在80%以上,与盆栽药效试验结果一致,并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处理。
乙烯利对昆明种小鼠的氧化应激作用
王 蓓, 赵 文, 梁淑珍, 李慧玲, 王广娟
2010, 12(1): 97-100.
摘要:
选用小鼠血清及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为观察指标,从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是否失衡的角度研究了乙烯利的氧化应激作用。结果表明,乙烯利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及脾脏组织中SOD和GSH-Px的活性。其中:134,268 mg/kg bw剂量处理组血清SOD和GSH-Px活性分别降低了8.91% ,12.44%和4.18% ,8.54% ;268, 536 mg/kg bw剂量组脾脏SOD和GSH-Px活性分别降低了8.34% ,19.61%和9.72%,24.86% ;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P<0.01)。结果显示,乙烯利能破坏小鼠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引起氧化应激。
纳米SiO2表面改性及其对阿维菌素吸附性能的影响
刘 琪, 崔海信, 孙长娇, 黎汉生, 顾 微, 林春梅
2010, 12(1): 101-104.
摘要: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SiO2进行了表面接枝改性,并探讨了改性材料对阿维菌素的吸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表面改性纳米SiO2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2粒子经KH-570进行表面改性后,其分散性得以改善,对阿维菌素的包封率比改性前的大幅提高,提高率最高达92.6%。用KH-570改性的纳米SiO2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生物农药载体。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中2甲4氯残留
赵慧宇, 薄 瑞, 薛佳莹, 葛 静, 刘丰茂
2010, 12(1): 105-108.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建立了麦苗、麦粒、麦秆中2甲4氯的残留分析方法,其前处理方法同样适用于土壤样品中2甲4氯残留的检测(HPLC-UVD检测)。试样采用0.04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提取,用磷酸调节pHm/z 199/141为监测离子对进行检测。二甲4氯在麦苗、麦粒、麦秆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5.0% ~112.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7% ~14.8%之间,方法的报告限(LPL)为0.5 mg/kg(麦苗)、0.05 mg/kg(麦粒)和0.5 mg/kg (麦秆)。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田间小麦样品中2甲4氯残留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