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16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农药学学报》2014年16卷第3期目次
2014, 16(3): .
摘要:
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胡代花, 杨晓伟, 冯俊涛, 张兴
2014, 16(3): 235-244.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01
摘要: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农业害虫,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以昆虫性信息素为主要成分的性引诱剂诱集技术在大豆食心虫防控中的应用,是绿色化学生态防治技术的较佳选择。综述了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及鉴定结果、人工合成方法、田间应用技术、拟信息素及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质协同作用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运用性信息素防治大豆食心虫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室内杀虫气雾剂初级暴露评估方法评述
李敏, 孟宇晰, 闫艺舟, 张丽英, 陶岭梅, 陶传江
2014, 16(3): 245-251.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02
摘要:
杀虫气雾剂是常用的室内卫生杀虫剂,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杀虫气雾剂是保障居民健康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有关室内杀虫气雾剂使用安全性的研究较少,尚未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程序。文章重点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等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室内杀虫气雾剂暴露评估方法,包括针对施药者的吸入暴露和经皮暴露评估,针对施药后居民的吸入暴露、经皮暴露以及儿童的手至口和物体至口暴露评估等。分析了我国开展室内杀虫气雾剂暴露评估所面临的暴露途径设定及特异性参数选择等问题,旨在为我国杀虫气雾剂产品的合理开发及安全使用提供科学的评价工具。
含5-苯基2-呋喃环的3(2H)哒嗪酮类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I)
崔紫宁, 梁志彬, 田芳, 刘诗胤, 闫晓静
2014, 16(3): 252-258.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03
摘要:
为探索新的农药先导化合物,经取代苯基呋喃甲酰氯与5-肼基-3(2H)哒嗪酮反应,得到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呋喃环3(2H)哒嗪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但杀虫活性较弱。其中化合物 3k 在50 mg/L时对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86.29%±1.51%,与对照药剂腐霉利相当。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苯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对杀菌活性有重要影响。
氟虫腈与斑马鱼GABAA及果蝇RDL受体作用的差异性研究
汪小芬, 任天瑞, 姚建华
2014, 16(3): 259-270.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04
摘要:
采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了斑马鱼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和果蝇RDL(resistance to dieldrin)受体跨膜区的三维结构,研究了氟虫腈在两个受体中作用位点的差异;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探讨了氟虫腈与斑马鱼GABAA受体和果蝇RDL受体的结合模式,并比较了氟虫腈与两个受体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斑马鱼GABAA受体和氟虫腈作用位点的结构与果蝇RDL受体和氟虫腈作用位点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果蝇RDL受体中的Ala301对应斑马鱼GABAA受体α1亚基中的Val284和γ2亚基中的Ser306,氨基酸构象的差异较大;氟虫腈与斑马鱼GABAA受体的结合位点靠近胞内区一端,而与果蝇RDL受体的结合位点则位于受体第二跨膜区的Ala301 ~Leu308区域内。复合物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在模拟过程中,两个受体与氟虫腈复合物体系的势能可很快达到平衡状态。斑马鱼GABAA受体与氟虫腈之间形成4个氢键,其中概率大于60%的氢键有2个;而尽管果蝇RDL受体与氟虫腈形成了6个氢键,但只有1个氢键的概率大于50%,其复合物结合的稳定性比前者低。
小麦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及抗药性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齐永志, 李海燕, 苏媛, 甄文超
2014, 16(3): 271-280.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05
摘要: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和河南未使用过酰胺类药剂地区的166 株小麦纹枯病菌Rhizo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并对小麦纹枯病菌抗噻呋酰胺突变体的诱导方法及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对166株小麦纹枯病菌的平均 EC50值为(0.072 ± 0.022)μg/m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该EC50值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导加菌落角变的方法获得了5株抗噻呋酰胺突变体,其抗药性水平介于5.5 ~ 18.9倍之间;药剂驯化未能获得抗药性突变体。突变体在PSA平板上的生长速率与亲本菌株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菌丝干重、菌核形成数量和菌核干重均明显低于亲本菌株;除突变体HD7-7U对石新828的致病力未发生明显变化外,其他突变体对石新828和良星99的致病力均明显减弱;5株突变体的抗药性均不能稳定遗传;噻呋酰胺与戊唑醇、井冈霉素、咯菌腈、三唑酮、丙环唑和多菌灵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
赤霉素缓解Mn2+对草甘膦拮抗效应的研究
张茹, 李桂俊, 李小艳, 夏凯
2014, 16(3): 281-286.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06
摘要:
为探索能够减轻或消除Mn2+对草甘膦拮抗效应的方法,以高羊茅为试材,将赤霉素(GA3)与草甘膦和硫酸锰(Mn2+质量分数为0.1%)混用,研究了赤霉素对Mn2+降低草甘膦药效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赤霉素+草甘膦+硫酸锰处理组高羊茅比同剂量草甘膦+硫酸锰处理组叶色更黄,萎蔫更严重,与同剂量草甘膦单剂处理组比较接近,其中加入50 mg/L 赤霉素处理组缓解草甘膦拮抗效应的效果最好。赤霉素+草甘膦+硫酸锰处理组高羊茅的干、鲜重及叶绿素含量均低于草甘膦+硫酸锰处理组,而丙二醛和莽草酸含量均明显高于草甘膦+硫酸锰处理组。处理后第6天,赤霉素+草甘膦+硫酸锰组莽草酸含量分别比草甘膦+硫酸锰组增加了49.8%(加入50 mg/L 赤霉素)和28.8%(加入30 mg/L 赤霉素),差异显著;处理后第2 天,赤霉素+草甘膦+硫酸锰组丙二醛含量分别比草甘膦+硫酸锰组增加了54.1%(加入50 mg/L 赤霉素)和52.9%(加入30 mg/L 赤霉素),差异显著。研究表明,将赤霉素与锰肥和草甘膦混合喷施,将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Mn2+对草甘膦的拮抗效应,保证草甘膦的除草效果。
新型膦酸盐类化合物(DHEAP)对春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倩, 周繁, 赵威, 谭伟明, 李炜, 来永才, 张明才, 李召虎, 段留生
2014, 16(3): 287-292.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07
摘要:
玉米倒伏和增产被认为是相互制约的2个因素,而作物化学调控技术可以合理协调两者间的关系。以先玉335玉米为试材,研究了1种新的膦酸盐类化合物N,N-二乙基-2-己酰氧基-乙胺(2-氯乙基)膦酸盐(DHEAP)对春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拔节初期叶面喷施该新化合物的水溶液,可:1)降低玉米株高,显著降低基部伸长节间长度和穗位高度,增加节间直径,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增强玉米植株第2和第3节间的抗折力,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3)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因年份和施药剂量不同而存在差异,总产量增幅在3% ~8%之间。通过测定玉米伸长节间内源激素含量,发现DHEAP处理能显著降低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s)的含量,提高脱落酸(ABA)含量,从而极显著地降低GAs/ABA的比值。推测这可能是该化合物调控玉米植株性状的生理机制之一。
福建柏精油对蚊虫的生物活性
卢钰铎, 彭映辉, 扶巧梅, 刘敏, 郁凯
2014, 16(3): 293-299.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08
摘要:
为筛选环保型植物源灭蚊剂,从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叶中提取精油,采用浸液法测试了该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IV龄幼虫和蛹的毒杀作用,采用密闭圆筒法研究了该精油对2种蚊虫成蚊的熏蒸活性,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福建柏精油对白纹伊蚊IV龄幼虫和蛹的LC50值分别为53.21和144.34 μg/mL,对致倦库蚊分别为55.85和147.68 μg/mL;在4.36 μg/cm3熏蒸剂量下,该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成蚊的KT50值分别为14.63 和14.90 min,24 h校正死亡率均为90.00%。从福建柏精油中共检测出16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α-蒎烯(α-pinene),为29.25%;其次是马鞭烯醇(bicyclo [2.2.1]hept-3-en-2-ol)10.88%和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 oxide)9.64%等。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精油对2种供试蚊虫具有显著的杀虫活性。
螺虫乙酯对雌性斑马鱼的毒性及氧化应激效应
毛晨蕾, 王珏, 江盛菊, 郑骏遥, 尹晓辉, 吴慧明
2014, 16(3): 300-306.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09
摘要:
为评价新型季酮酸衍生物类杀虫剂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雌性斑马鱼为受试对象,研究了螺虫乙酯对其的急性毒性及氧化应激效应。急性毒性试验测得螺虫乙酯对雌性斑马鱼的96 h-LC50值为7.21 mg/L,属中等毒性。经不同浓度螺虫乙酯(0、36、360 和 1 800 μg/L)处理28 d后,通过检测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Cat、Gpx、Mn-Sod、Cu/Zn-Sod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水平,研究了螺虫乙酯对斑马鱼肌肉组织的氧化应激效应。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可引起斑马鱼肌肉组织中CAT、GSH-Px活性和MDA含量,以及Cat、Mn-Sod、Gpx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但未发现螺虫乙酯对Cu/Zn-SOD活性及Cu/Zn-Sod的相对表达量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螺虫乙酯能够诱导雌性斑马鱼肌肉组织的氧化应激效应,并可能引起机体的氧化损伤。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果中毒死蜱、苯醚甲环唑和哒螨灵的残留
徐国锋, 聂继云, 李静, 李海飞, 闫震
2014, 16(3): 307-312.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10
摘要: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中毒死蜱、苯醚甲环唑和哒螨灵残留的气相色谱(GC/ECD)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2 ~1 mg/L 范围内,3种供试农药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检出限(LOD)为0.006 ~ 0.007 mg/kg,定量限(LOQ)为0.02 mg/kg;在0.02、0.05 和0.1 mg/kg 3 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78% ~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 ~16%。该方法适用于水果中毒死蜱、苯醚甲环唑和哒螨灵的检测。
东莨菪内酯在水中的光解特性研究
汤荔枝, 丁伟, 罗金香, 张永强, 张凯
2014, 16(3): 313-318.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11
摘要:
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东莨菪内酯在水溶液中的光解特性以及初始质量浓度、光源、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其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莨菪内酯在水溶液中的光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初始质量浓度为5~40 mg/L范围内,其光解速率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在不同光源条件下,其光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是:500 W高压汞灯>18 W紫外灯>500 W氙灯;在pH值为5~9的缓冲溶液中,其光解半衰期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为9时的光解半衰期最短,为4.81 h;在5~65 ℃范围内,其光解速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于 15 ℃时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东莨菪内酯在水溶液中的光解与其初始质量浓度、光源、pH值和温度相关。所得结果可为其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农药残留检测用新型碳纳米管固载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电学传感性能分析
郭明, 梁东军, 谭贤
2014, 16(3): 319-329.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12
摘要:
采用滴涂法、自组装法及化学键合法制备了基于碳纳米管(CNTs)修饰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生物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交流阻抗法(EIS)和扫描电镜(SEM)对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采用该生物传感器对异丙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分析的结果,考察了其检测性能,研究了各生物传感器的动力学性质及电化学行为,并构建了新型固载酶生物传感器的等效电路模型。结果表明:各生物传感器表观表面积比裸电极显著提高,其电子传递速率遵循以下顺序逐渐降低:乙酰胆碱酯酶(AChE)/壳聚糖(CS)/功能化碳纳米管(F-CNTs/GCE)生物传感器>AChE/F-CNTs/GCE生物传感器>CS/双醛纤维素固载酶(DAC-AChE)/F-CNTs/GCE生物传感器,各传感器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分别为:ks AChE/CS/F-CNTs/GCE=0.24 s-1,ks AChE/F-CNTs/GCE=0.23 s-1和ks CS/DAC-AChE/F-CNTs/GCE=0.22 s-1。获得生物传感器电学阻抗谱等效电路模型为R1(CPE1(R2(CPE2(R3)))),计算得到等效电路模型中各具体元件参数,证明该有效电路能有效模拟生物传感器检测异丙威的传感机理。该研究结果可为农药残留检测用生物传感器分析机理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烟嘧磺隆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初探
齐萌, 赵斌, 董金皋, 张金林
2014, 16(3): 330-336.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13
摘要:
为得到烟嘧磺隆的高效降解菌株,并了解其降解特性,从烟嘧磺隆生产厂家污水处理池中筛选得到1株可高效降解烟嘧磺隆的菌株ND1,经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30 ℃、150 r/min条件下,该菌株3 d内可将200 mg/L的烟嘧磺隆降解98%以上;进一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检测其降解产物,发现该菌株可作用于烟嘧磺隆的磺酰脲键,使其桥键发生断裂而产生降解产物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和磺酰胺。
总评“归一值”在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张少飞, 陈鹏浩, 张飞, 徐升, 刘德坤, 吴刚
2014, 16(3): 337-346.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14
摘要: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多杀菌素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聚乳酸微球,考察了内相聚乳酸浓度(X1)、理论载药量(X2)和搅拌速率(X3)对微球载药量、包封率、粒径、跨距及5 d释放率的影响。用数学方法将试验设计中的多指标“归一”化,采用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对各指标以及总评“归一值”进行二项式拟合,描绘三维效应面,用Design-expert V8.06软件对总评“归一值”较佳的试验条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聚乳酸质量浓度和搅拌速率减小、以及理论载药量增大时,总评“归一值”增大。经预测,当聚乳酸质量浓度为77.79 mg/mL、理论载药量(质量分数)为51.06%、搅拌速率为560.91 r/min时,总评“归一值”理论值达到最大(0.681 1)。依据上述较佳条件制备的微球总评“归一值”实测值为0.630 8,与理论预测值的偏差为-5.03%,其中包封率为84.49%,粒径7.19 μ m,跨距为1.134,5 d 释放率为52.95 %。微球表面光滑,DSC测试结果表明,其有效成分与微球骨架结合完好。表明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来预测多杀菌素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聚乳酸微球的较优配方。
解淀粉芽孢杆菌X-278片剂的研制、定殖及田间防效
魏娇洋, 冯龙, 陈英化, 李亚宁, 刘大群, 赤国彤
2014, 16(3): 347-353.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15
摘要:
通过对不同载体、营养成分(碳源和氮源)及粘合剂的筛选,研制出了一种便于储存和运输、并可在棉花根部施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X-278(以下简称X-278)片剂,并测定了片剂的贮存稳定性;采用利福平标记法,测定了X-278片剂在棉花根、茎及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研究了X-278片剂、X-278发酵液及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硅藻土为载体,以质量分数为15%的葡萄糖为碳源,以质量分数为30%的花生饼为氮源,质量分数为20%的淀粉浆为粘合剂,通过干法压片得到了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且具有一定稳定性的X-278片剂,其含水量(质量分数)为0.5%,活菌含量为7.4×107 cfu/g,未检测到有其他杂菌存在,各指标均符合标准;在棉花根部施用X-278片剂40 d后,X-278的最高定殖量在棉花根内为1.56×103 cfu/g,在茎中为3.6×103 cfu/g,在根际土壤中达3.8×106 cfu/g,持效期达60 d;田间试验结果表明,X-278片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其发酵液及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当X-278片剂施用量为0.6 g/株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达到86.34%。
新型氟苯尼考药丸的制备及其在大黄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陈浩娇, 郑燕华, 竺亚斌, 蔡海光, 陈哲昕, 王国良
2014, 16(3): 354-361.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16
摘要:
大黄鱼养殖业中存在因过量用药而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及大黄鱼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问题,以淀粉、壳聚糖和明胶三元复合物作为载体,以渔业中应用较多的广谱抗生素氟苯尼考为药物模型,制备了一种可生物降解并可定量给药的抗生素药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对该药丸的物理特性、吸水性能、抑菌性能及药物残留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载体和药丸具有一致的内部微观结构,多孔结构分布均匀,孔与孔之间具有良好的连通性,有利于药物的流通和释放。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其抑菌能力与氟苯尼考的含量成正相关。经口服药丸后,氟苯尼考在大黄鱼血液、肝脏和肌肉中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的特征,并可在血液、肝脏和肌肉中缓慢消解。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莲雾中的灭蚁灵和哒螨灵残留
张群, 吴南村, 刘春华, 吴小芳, 黎舒怀
2014, 16(3): 362-366. doi: 10.3969/j.issn.1008-7303.2014.03.17
摘要:
建立了同时测定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Bl.)Merr. et Perry中灭蚁灵和哒螨灵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匀浆提取,石墨化碳黑/氨基混合型固相萃取柱净化,GC-MS/MS检测。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在0.01 ~0.5 mg/kg下进行添加回收试验,2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89% ~102%之间,相对标准差为1.7% ~5.2%(n=5);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 ~0.5 mg/L,决定系数(R2)>0.99;对灭蚁灵和哒螨灵的定量限均为0.005 mg/kg。所建方法能满足莲雾中灭蚁灵和哒螨灵残留同时检测的要求。
《农药学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名单
《农药学学报》编辑部
2014, 16(3): 243-243.
摘要:
欢迎订阅《农药学学报》
《农药学学报》编辑部
2014, 16(3): 244-244.
摘要:
《Chemical Reviews》刊发《农药学学报》编委刘长令教授论文
《农药学学报》编辑部
2014, 16(3): 329-329.
摘要:
CCPR第46届年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新进展
《农药学学报》编辑部
2014, 16(3): 336-33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