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1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农药剂型和制剂与农药的剂量转移
屠豫钦
1999, 1(1): 1-6.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农药剂量转移问题的研究动向 ,农药剂型和制剂对于剂量转移过程的影响以及通过农药剂型和制剂研究设计对剂量转移过程进行调控的一些成功实例。这些研究工作表明 ,剂型和制剂同农药使用技术的紧密结合对于农药的作用方式和毒理会发生影响 ,也可以有助于减轻或消除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农药剂型和制剂的研究不仅涉及加工方法和加工技术问题 ,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的边缘科学 ,即“农药剂型毒理学”。以剂型毒理学的研究为基础进行农药剂型和使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将会为农药科学开辟出崭新的领域并获得新的机遇和成功。
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及P450介导抗性的分子机制
邱星辉, 冷欣夫
1999, 1(1): 7-14.
摘要:
本文综述了在杀虫剂抗性中起重要作用的 P4 50酶系研究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 :细胞色素 P4 50酶系基因及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P4 50介导抗性的分子基础。细胞色素 P4 50表达表现出发育期、组织、品系特异性及可诱导性。 P4 50表达的调控机制复杂 ,可能受顺式调控元件 (如 CYP6 B1)或反式作用因子 (如CYP6 A1)或顺式、反式因子的共同调控 (如 CYP6 D1)。调控可能涉及转录增强的转录机制或 m RNA稳定性增加的转录后机制。 P4 50的超量表达是 P4 50酶系介导抗性的主要机制 ,P4 50的氨基酸替换也可能在杀虫剂抗性中起作用。
取代吡唑并[4,5-e][1,3]噻嗪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金桂玉, 曹春阳, 李林涛, 任军, 赵国锋
1999, 1(1): 15-19.
摘要:
取代吡唑酰基异硫氰酸酯与杂环胺、磺酰胺反应 ,得到了加成产物取代吡唑酰基硫脲或关环产物吡唑并 [4 ,5- e][1,3]噻嗪。取代吡唑酰基硫脲化合物在三乙胺作用下也关环成吡唑并 [4 ,5- e][1,3]噻嗪。化合物结构均经 1H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 ,并对此加成、环化反应结果和机理进行了讨论。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瓢虫防卫生物碱2-(12-氨基十三烷基)吡咯烷的合成
徐尚成
1999, 1(1): 20-24.
摘要:
2- (12 -氨基十三烷基 )吡咯烷 (1)是从墨西哥大豆瓢虫 Epilachna varivestis中分离的新防卫生物碱。本文报道以 2 -吡咯烷甲醇和 11-溴 - 1-十一烷醇为起始原料合成该防卫生物碱 ,Wittig反应是实现本合成的关键步骤。
吡啶衍生物研究(II)3-(4-吡啶基)-4-烃基-1,2,4-三唑啉-5-硫酮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覃兆海, 李明磊, 王明安
1999, 1(1): 25-29.
摘要:
本文研究合成了十七个 3- (4-吡啶基 ) - 4 -烃基 - 1,2 ,4 -三唑啉 - 5-硫酮化合物 ,并归属了它们的1HNMR和 13 CNMR。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合成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菌和除草活性 ,但植物生长促进活性较差。
ALS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X)磺酰脲和三唑并嘧啶磺酰胺除草剂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杨光富, 任康太, 刘华银, 杨秀凤, 杨华铮
1999, 1(1): 30-39.
摘要:
利用 Hansch方法定量地研究了 2 0种磺酰脲和 16种嘧啶磺酰胺除草剂的结构与活性间关系。结果表明这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是一致的 ,这意味着它们能作用于靶标的同一部位。影响化合物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分子的电性 ,它们与受体作用时具有一个最佳电性值 (Σσ或 p Ka)。
(E)-O-芳酰基-α-氧代环十二酮肟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侯学太, 陈昶, 梁晓梅, 吴学民, 吴景平, 金淑惠, 王道全
1999, 1(1): 40-44.
摘要:
以环十二酮为原料 ,制得中间体 (E) -α-氧代环十二酮肟 (Ⅳ)后 ,经酰化合成了九个 (E) - O-芳酰基 -α-氧代环十二酮肟 (Ⅴ) ,它们的结构得到元素分析、IR和 1HNMR的确证。生测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对活性较高的 3还通过精密毒力测定 ,求得 IC50 值。中间体 在贝克曼反应条件下发生断裂反应生成 11-氰基十一酸 (Ⅶ) ,证实了 具有 (E) -构型的结构特征。
棉铃虫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系组分含量及酶活性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规律研究
邱立红, 张文吉, 李晓薇
1999, 1(1): 45-50.
摘要:
细胞色素 P4 50和细胞色素 b5在 KQR和 HDS种群棉铃虫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含量不同 ,但变化规律大致相似 ,均是在 3龄期含量较低 ,从 3龄到 6龄含量上升并达到最高值 ,然后含量逐渐下降 ,直到蛹期达最低值。单加氧酶 MROD和 ECOD在 KQR种群棉铃虫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活性大小不同 ,而且变化规律明显不同。从 3龄到 6龄期间 ,MROD活性呈上升趋势 ,并在 6龄期达到最大 ,之后活性逐渐下降 ,在蛹和成虫阶段活性达最小 ;而 ECOD活性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间的差异则不是很大 ,没有明显的阶段表达特异性
灭幼脲三号对金纹细蛾的防治作用研究
孙瑞红, 孙菊新, 李爱华, 张文吉
1999, 1(1): 51-56.
摘要: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灭幼脲三号对苹果金纹细蛾 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的生物活性及组织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以 2 50 mg/L药糖液连续饲喂成虫 ,导致部分成虫不能产卵 ,卵孵化率和后代幼虫存活率降低 ,对卵直接杀伤效果较低 ,但能干扰卵内胚胎体壁发育 ,使孵出的幼虫不能正常发育。对 1龄幼虫活性高 ,药后 5天的 L C50 和 L C95值分别为 4 .9733mg/L和 2 1.1533mg/L ,抑制老龄幼虫发育变态 ,幼虫体壁层次不清 ,表皮与真皮细胞分离 ,表皮厚度比正常幼虫降低 1/3,中肠基底膜皱缩 ,肠外肌肉层变薄 ,部分细胞刷状边破损 ,柱状细胞分辨不清。在叶片上有良好的渗透性和较长的持效期。
鱼类肝脏酯酶的同工酶构成及其对磷酸三苯酯和马拉氧磷的敏感性
李少南, 樊德方
1999, 1(1): 57-61.
摘要: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了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 arva)、金鱼 (Carassius auratus)、尼罗罗非鱼 (Tilapja nilotica)、食蚊鱼 (Gambusia affinis)、虹鳟 (Salmo gairdneri)等五种鱼的肝脏酯酶的同工酶 ,以乙酸α-萘酯为底物测定了它们的活性。在麦穗鱼、金鱼、尼罗罗非鱼体内发现两条酶带 ,在食蚊鱼和虹鳟体内发现一条酶带。离体抑制率实验表明 ,五种鱼肝脏内均含有对磷酸三苯酶敏感的酶带 ,而对马拉氧磷敏感的酶带只存在于麦穗鱼、金鱼、尼罗罗非鱼体内。酯酶同工酶分布型的意义及与马拉硫磷选择毒性的关系在本文中进行了讨论。
甲萘威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研究
刘曙照, 冯大和, 钱传范
1999, 1(1): 62-68.
摘要:
合成了两种不同结构的甲萘威半抗原并与载体蛋白质共价偶联制备人工抗原。以人工抗原免疫动物获得对甲萘威具特异性的高效价抗体 ,建立并优化了痕量甲萘威的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该法测定甲萘威的线性浓度范围为 10 1~ 10 -4 μg/ml,检测限低于 0 .0 1ng/ml。其他结构类似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甲萘威的分析无干扰。
甲氰菊酯、辛硫磷混合剂在苹果中的残留降解
朱鲁生, 慕卫, 樊德方
1999, 1(1): 69-73.
摘要:
甲氰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分别在苹果上使用后 ,定期取样气相色谱测定苹果上的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单剂及混剂甲氰菊酯在苹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 19.3天和 18.1天 ,单剂辛硫磷和混剂辛硫磷在苹果中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 1.54及 1.4 6天 ,甲氰菊酯和辛硫磷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在苹果中的降解规律及降解速率常数没有显著差异。从甲氰菊酯和辛硫磷在苹果上残留角度考虑两者混合使用对环境是安全的。
一种固定化酶对氰戊菊酯的降解特性
虞云龙, 史锋, 樊德方, 盛国英, 傅家谟
1999, 1(1): 74-77.
摘要:
用海藻酸钙凝胶将 Alcaligenes sp.YF11菌提取的降解酶制成固定化酶。测定了固定化酶对氰戊菊酯的降解特性 ,测得最适 p H为 8.0 ,最适温度为 35℃ ,Km为 55.0 nmol/ml。 2 5℃时 ,流速为 4 ml/min,固定化酶柱对 3.1- 2 0 0 mg/L的氰戊菊酯的去除率为 6 1.3% - 90 %
3-芳胺甲烯基-6-烷(芳)基-5,6-2H-吡喃-2,4-二酮化合物的3D-QSAR研究
刘洁, 王有名, 李正名
1999, 1(1): 78-80.
摘要:
锐劲特与马拉硫磷混用对麦穗鱼的影响研究
顾晓军, 李少南, 樊德方
1999, 1(1): 81-83.
摘要:
三种药剂对不同龄期菜青虫敏感性测定
李学锋, 张文吉, 王成菊
1999, 1(1): 84-86.
摘要:
手性有机磷农药对映体在纤维素类手性固定相上的分离
高如瑜, 王笛, 杨华铮, 王琴孙
1999, 1(1): 87-89.
摘要:
α-(吡啶-4-甲酰氧基)烃基膦酸酯的合成与植调活性
贺红武, 刘绪峰, 周青春, 孙仁富, 刘钊杰
1999, 1(1): 90-92.
摘要:
2-氰基-3-取代胺基(或甲硫基)-3-(2-氯-5-吡啶甲胺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赵毅刚, 刘昕, 黄润秋, 程慕如, 李在国
1999, 1(1): 93-95.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