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1卷 第3期
1999, 1(3): 1-7.
摘要:
章鱼胺在无脊椎动物神经组织中可作为神经递质、神经激素或神经调节剂 ,它对昆虫的取食、迁飞和繁殖等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章鱼胺受体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和其它第二信使 ,从而产生各种生理效应。因此它们是高效、强选择性农药开发中生物合理设计的理想靶标。对章鱼胺的生物影响、作用机制、药理分类以及章鱼胺受体的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讨论了章鱼胺受体系统中可能用于设计新农药先导分子的潜在途径与靶标。
章鱼胺在无脊椎动物神经组织中可作为神经递质、神经激素或神经调节剂 ,它对昆虫的取食、迁飞和繁殖等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章鱼胺受体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和其它第二信使 ,从而产生各种生理效应。因此它们是高效、强选择性农药开发中生物合理设计的理想靶标。对章鱼胺的生物影响、作用机制、药理分类以及章鱼胺受体的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讨论了章鱼胺受体系统中可能用于设计新农药先导分子的潜在途径与靶标。
1999, 1(3): 8-13.
摘要:
设计合成了 1 2个新拟除虫菊酸肟酯类化合物 ,并对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 ,其中化合物 3e、3f对玉米螟致死活性最好 ,LC5 0 分别达 6.6~ 6.9mg/ L和 7.7~ 8.4mg/ L;化合物 3j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率突出 ,50 mg/ L抑制率达 1 0 0 % ,1 mg/ L抑制率 50 %以上
设计合成了 1 2个新拟除虫菊酸肟酯类化合物 ,并对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 ,其中化合物 3e、3f对玉米螟致死活性最好 ,LC5 0 分别达 6.6~ 6.9mg/ L和 7.7~ 8.4mg/ L;化合物 3j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率突出 ,50 mg/ L抑制率达 1 0 0 % ,1 mg/ L抑制率 50 %以上
1999, 1(3): 14-19.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 α-氰基 -间苯氧苯甲基的磷酸酯和磷酰胺 ,其化学结构经元素分析和 1HNMR确认。活体外试验表明它们对植物根癌病的病源菌土壤根癌杆菌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和 A.vitis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含磷化合物对土壤根癌杆菌具有抑制活性属首次报道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 α-氰基 -间苯氧苯甲基的磷酸酯和磷酰胺 ,其化学结构经元素分析和 1HNMR确认。活体外试验表明它们对植物根癌病的病源菌土壤根癌杆菌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和 A.vitis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含磷化合物对土壤根癌杆菌具有抑制活性属首次报道
1999, 1(3): 20-25.
摘要:
将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的活性基团和蜕皮激素模拟物 RH- 584 9和 RH- 5992的活性基团进行拼接 ,合成了十二个全新的 2 -叔丁基 - 1-芳酰基 - 4 -芳基氨基脲类目标化合物 ,其结构经 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测试结果表明 ,该系列化合物有一定的昆虫生长调节活性。通过 QSAR分析 ,找出了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 -活性定量方程 ,并进行了统计学和化学的检验。也为今后继续优化该系列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将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的活性基团和蜕皮激素模拟物 RH- 584 9和 RH- 5992的活性基团进行拼接 ,合成了十二个全新的 2 -叔丁基 - 1-芳酰基 - 4 -芳基氨基脲类目标化合物 ,其结构经 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测试结果表明 ,该系列化合物有一定的昆虫生长调节活性。通过 QSAR分析 ,找出了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 -活性定量方程 ,并进行了统计学和化学的检验。也为今后继续优化该系列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1999, 1(3): 26-32.
摘要: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 ,较系统地研究了乙虫脒对水稻螟虫的内吸、触杀和杀卵活性以及田间效果 ,同时评价了其对天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1)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活性很好 ,且对二化螟的活性高于三化螟 ,2 5mg/ L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杀虫效果分别为 90 .9%和 50 .0 % ,10 0mg/ L乙虫脒对三化螟的杀虫效果为 92 .3%。 2 )触杀活性高 ,对三化螟和二化螟的接触 L D50 值分别为 6 .4×10 -5μg/头和 2 .13× 10 -5μg/头 ,大大低于甲胺磷的 L D50 值 (1.331× 10 -3 和 1.781× 10 -3 μg/头 )。 3)综合活性好 ,对二化螟和三化螟分别只需 2 0和 2 5mg/ L即可达到 85%以上的防治效果。 4 )有一定的杀卵活性 ,2 0 0mg/ L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杀卵效果分别为 83.4 %和 0 .7% ,50 0 mg/ L对三化螟的杀卵效果为 93.4 %。 5)田间试验表明 ,112 .5g/ hm2 (a.i.,下同 )乙虫脒可有效控制三化螟枯心 ,在江苏省高淳地区 30 0 g/ hm2 可有效控制三化螟白穗 ,而在江苏省如东地区 6 7.5g/ hm2 即对三化螟和大螟白穗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此外 ,112 .5g/hm2 还对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6 )对寄生蜂和蜘蛛较安全。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 ,较系统地研究了乙虫脒对水稻螟虫的内吸、触杀和杀卵活性以及田间效果 ,同时评价了其对天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1)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活性很好 ,且对二化螟的活性高于三化螟 ,2 5mg/ L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杀虫效果分别为 90 .9%和 50 .0 % ,10 0mg/ L乙虫脒对三化螟的杀虫效果为 92 .3%。 2 )触杀活性高 ,对三化螟和二化螟的接触 L D50 值分别为 6 .4×10 -5μg/头和 2 .13× 10 -5μg/头 ,大大低于甲胺磷的 L D50 值 (1.331× 10 -3 和 1.781× 10 -3 μg/头 )。 3)综合活性好 ,对二化螟和三化螟分别只需 2 0和 2 5mg/ L即可达到 85%以上的防治效果。 4 )有一定的杀卵活性 ,2 0 0mg/ L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杀卵效果分别为 83.4 %和 0 .7% ,50 0 mg/ L对三化螟的杀卵效果为 93.4 %。 5)田间试验表明 ,112 .5g/ hm2 (a.i.,下同 )乙虫脒可有效控制三化螟枯心 ,在江苏省高淳地区 30 0 g/ hm2 可有效控制三化螟白穗 ,而在江苏省如东地区 6 7.5g/ hm2 即对三化螟和大螟白穗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此外 ,112 .5g/hm2 还对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6 )对寄生蜂和蜘蛛较安全。
1999, 1(3): 33-38.
摘要:
采用液谱测定耐性、感性菜豆叶片对草甘膦的吸收及草甘膦传导入根中的量。耐性、感性菜豆吸收、传导草甘膦无差异。耐性、感性菜豆 EPSP合成酶提取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3.0 0 mg/ m L和 3.0 8mg/ m L ,EPSP合成酶的比活性分别为 2 .13nmol· min-1· mg-1蛋白和 1.97nmol· min-1· mg-1蛋白 ,但耐性、感性菜豆 EPSP合成酶比活性被草甘膦不同浓度抑制的差异大 ,抑制耐性菜豆 EPSP合成酶活性的草甘膦浓度 I50 为 19.2μmol/ L ,而感性的 I50 为 6 .3μmol/ L。两种菜豆对草甘膦的耐性差异在于各自的 EPSP合成酶比活性被草甘膦的抑制程度不同。
采用液谱测定耐性、感性菜豆叶片对草甘膦的吸收及草甘膦传导入根中的量。耐性、感性菜豆吸收、传导草甘膦无差异。耐性、感性菜豆 EPSP合成酶提取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3.0 0 mg/ m L和 3.0 8mg/ m L ,EPSP合成酶的比活性分别为 2 .13nmol· min-1· mg-1蛋白和 1.97nmol· min-1· mg-1蛋白 ,但耐性、感性菜豆 EPSP合成酶比活性被草甘膦不同浓度抑制的差异大 ,抑制耐性菜豆 EPSP合成酶活性的草甘膦浓度 I50 为 19.2μmol/ L ,而感性的 I50 为 6 .3μmol/ L。两种菜豆对草甘膦的耐性差异在于各自的 EPSP合成酶比活性被草甘膦的抑制程度不同。
1999, 1(3): 39-44.
摘要:
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 8种内吸性杀菌剂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甲霜灵、甲霜灵锰锌、安克锰锌、杀毒矾、霜脲锰锌、克露和加瑞农为有效杀菌剂 ,霜霉威不具有抑菌效果。甲霜灵的 EC50 值为0 .4 870 μg/ m L,抑菌效果最好 ,安克锰锌、甲霜灵锰锌的 EC50 值分别为 1.4 2 6 1μg/ m L和 1.76 97μg/ m L,效果次之。在活体条件下 ,甲霜灵和甲霜灵锰锌能完全抑制大豆疫霉菌对感病大豆品种的侵入 ,并具有较长的药效期 ,安克锰锌、杀毒矾和霜霉威虽然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药效期很短。大豆疫霉菌菌株间对甲霜灵锰锌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但这种差异与菌株来源没有相关性 ,EC50 平均值为 1.830 2μg/ m L ,没有发现耐药性菌株。在我国黑龙江省目前缺乏有效抗病品种的情况下 ,建议应用甲霜灵锰锌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
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 8种内吸性杀菌剂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甲霜灵、甲霜灵锰锌、安克锰锌、杀毒矾、霜脲锰锌、克露和加瑞农为有效杀菌剂 ,霜霉威不具有抑菌效果。甲霜灵的 EC50 值为0 .4 870 μg/ m L,抑菌效果最好 ,安克锰锌、甲霜灵锰锌的 EC50 值分别为 1.4 2 6 1μg/ m L和 1.76 97μg/ m L,效果次之。在活体条件下 ,甲霜灵和甲霜灵锰锌能完全抑制大豆疫霉菌对感病大豆品种的侵入 ,并具有较长的药效期 ,安克锰锌、杀毒矾和霜霉威虽然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药效期很短。大豆疫霉菌菌株间对甲霜灵锰锌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但这种差异与菌株来源没有相关性 ,EC50 平均值为 1.830 2μg/ m L ,没有发现耐药性菌株。在我国黑龙江省目前缺乏有效抗病品种的情况下 ,建议应用甲霜灵锰锌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
1999, 1(3): 45-50.
摘要:
以 Facet(活性成份 quinclorac)为对照 ,测试了农美利的稻田除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农美利是一个较优秀的直播稻田苗后除草剂 ,除草率可达 10 0 % ,适宜用量 2 mg/ m2 ,适宜使用时期为水稻一叶一心期~五叶一心期。对水稻的营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其抑制效应是可逆的。农美利对水稻和稗草的生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农美利的除草作用在于对光合速率、呼吸强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其强度在杂草与水稻之间有显著差异
以 Facet(活性成份 quinclorac)为对照 ,测试了农美利的稻田除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农美利是一个较优秀的直播稻田苗后除草剂 ,除草率可达 10 0 % ,适宜用量 2 mg/ m2 ,适宜使用时期为水稻一叶一心期~五叶一心期。对水稻的营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其抑制效应是可逆的。农美利对水稻和稗草的生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农美利的除草作用在于对光合速率、呼吸强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其强度在杂草与水稻之间有显著差异
1999, 1(3): 51-55.
摘要:
用 Bt杀虫蛋白 (ICP) Cry1A汰选的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抗性种群和同源对照种群分别测定了 4种不同类型 Bt ICP的抗虫毒力。结果表明 :4种杀虫蛋白对对照种群的毒力顺序为 :Cry1Ac>Cry1Ac+ 1C>Cry2 A>Cry1C;对抗性种群的毒力顺序为 :Cry1Ac+ 1C>Cry1Ac>Cry2 A>Cry1C,其中Cry1Ac+ 1C表现出对抗性种群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从 Bt液体发酵上清液中提取的增效粉 ,与Cry1Ac以 1∶ 1和 1∶ 2的比例混合 ,对 Cry1Ac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用抗性种群测定的增效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种群 ,处理 5d的增效比值大于 14d的
用 Bt杀虫蛋白 (ICP) Cry1A汰选的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抗性种群和同源对照种群分别测定了 4种不同类型 Bt ICP的抗虫毒力。结果表明 :4种杀虫蛋白对对照种群的毒力顺序为 :Cry1Ac>Cry1Ac+ 1C>Cry2 A>Cry1C;对抗性种群的毒力顺序为 :Cry1Ac+ 1C>Cry1Ac>Cry2 A>Cry1C,其中Cry1Ac+ 1C表现出对抗性种群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从 Bt液体发酵上清液中提取的增效粉 ,与Cry1Ac以 1∶ 1和 1∶ 2的比例混合 ,对 Cry1Ac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用抗性种群测定的增效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种群 ,处理 5d的增效比值大于 14d的
1999, 1(3): 56-60.
摘要:
用培养基混药法研究了槲皮素对棉铃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诱导作用和对乙酰胆碱酯酶敏感度的影响。槲皮素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明显降低 ,对灭多威和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没有明显变化。诱导种群羧酸酯酶的活性提高 2~ 3倍 ,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提高近 15倍 ,而乙酰胆碱酯酶对对氧磷的敏感度却提高了 3.5倍。说明槲皮素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降低是由于解毒酶系和乙酰胆碱酯酶综合作用的结果。
用培养基混药法研究了槲皮素对棉铃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诱导作用和对乙酰胆碱酯酶敏感度的影响。槲皮素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明显降低 ,对灭多威和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没有明显变化。诱导种群羧酸酯酶的活性提高 2~ 3倍 ,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提高近 15倍 ,而乙酰胆碱酯酶对对氧磷的敏感度却提高了 3.5倍。说明槲皮素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降低是由于解毒酶系和乙酰胆碱酯酶综合作用的结果。
1999, 1(3): 61-66.
摘要:
对饲料混合法 ,体重抑制率法 ,浸叶接虫法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饲料混合法比较稳定 ,比较适宜作为抗性测定的方法。用饲料混合法测定比较不同龄期幼虫的测定结果 ,确定 2龄作供试幼虫为宜。比较不同处理天数下的生测结果 ,确定 Bt粉剂对 2龄幼虫的适宜处理时间为 5d,Cry1Ac为 14d。用改进稀饲料隔离饲养供试幼虫的方法后 ,得到理想的生测数据 ,生测时间延长到 14d,对照死亡率也能控制在 2 0 %以下。从我们 1998年对棉铃虫的抗性监测结果说明 ,尽管田间棉铃虫对 Bt ICP未达抗性水平 ,但对 Cry1Ac型蛋白敏感性已有降低 ,值得引起重视。
对饲料混合法 ,体重抑制率法 ,浸叶接虫法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饲料混合法比较稳定 ,比较适宜作为抗性测定的方法。用饲料混合法测定比较不同龄期幼虫的测定结果 ,确定 2龄作供试幼虫为宜。比较不同处理天数下的生测结果 ,确定 Bt粉剂对 2龄幼虫的适宜处理时间为 5d,Cry1Ac为 14d。用改进稀饲料隔离饲养供试幼虫的方法后 ,得到理想的生测数据 ,生测时间延长到 14d,对照死亡率也能控制在 2 0 %以下。从我们 1998年对棉铃虫的抗性监测结果说明 ,尽管田间棉铃虫对 Bt ICP未达抗性水平 ,但对 Cry1Ac型蛋白敏感性已有降低 ,值得引起重视。
1999, 1(3): 67-70.
摘要:
借鉴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方法 ,在田间网笼中比较了棉铃虫三氟氯氰菊酯抗性、敏感品系及其杂交 F1代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净增殖率 (R0 )指标。结果表明 :在田间自然状态下 ,抗性品系的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 314粒、2 0 .1%和 2 2 .9天 ,敏感品系分别为 4 38粒、2 8.8%和19.0天 ,两品系间差异显著 ,说明抗性品系在这些特征上存在较明显的不利性。 F1代的幼虫发育历期介于抗性和敏感品系之间。与敏感品系相比 ,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为 0 .4 6 ,杂交 F1代为 1.4 6。
借鉴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方法 ,在田间网笼中比较了棉铃虫三氟氯氰菊酯抗性、敏感品系及其杂交 F1代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净增殖率 (R0 )指标。结果表明 :在田间自然状态下 ,抗性品系的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 314粒、2 0 .1%和 2 2 .9天 ,敏感品系分别为 4 38粒、2 8.8%和19.0天 ,两品系间差异显著 ,说明抗性品系在这些特征上存在较明显的不利性。 F1代的幼虫发育历期介于抗性和敏感品系之间。与敏感品系相比 ,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为 0 .4 6 ,杂交 F1代为 1.4 6。
1999, 1(3): 71-75.
摘要:
为探明病毒侵染对烟草细胞膜的损伤作用 ,采用圆二色波谱仪 (CD)分析了被 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结构的变化 ,以及右旋紫草素对感病烟草细胞膜的作用。结果发现 ,被 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发生变化 ,表现为 α-螺旋的减少和 β-转角的增加 ;用右旋紫草素处理的感病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 ,表现为药剂作用比感病样品的细胞膜蛋白的二级结构中 α-螺旋成分比例增加 ,而 β-转角比例相应减少。
为探明病毒侵染对烟草细胞膜的损伤作用 ,采用圆二色波谱仪 (CD)分析了被 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结构的变化 ,以及右旋紫草素对感病烟草细胞膜的作用。结果发现 ,被 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发生变化 ,表现为 α-螺旋的减少和 β-转角的增加 ;用右旋紫草素处理的感病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 ,表现为药剂作用比感病样品的细胞膜蛋白的二级结构中 α-螺旋成分比例增加 ,而 β-转角比例相应减少。
1999, 1(3): 76-81.
摘要:
泰山 - 18BC型机动喷雾机喷施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显著 ,施药剂量少 ,持效期长。90 g/ hm2 剂量和 75L / hm2 施液量比较合适。在一定范围内药效随着农药沉积量的增加而相应地提高 ,其农药沉积量的 ED50 和 ED90 分别为 1.32μg/ cm2 和 2 .4 1μg/ cm2 。与工农 - 16型手动喷雾器相比 ,机动喷雾机工效高 ,施液量少 ,雾化较细 ,且有风机气流辅助 ,易沉积在靶区上 ,可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具有取代手动喷雾器的优越条件。
泰山 - 18BC型机动喷雾机喷施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显著 ,施药剂量少 ,持效期长。90 g/ hm2 剂量和 75L / hm2 施液量比较合适。在一定范围内药效随着农药沉积量的增加而相应地提高 ,其农药沉积量的 ED50 和 ED90 分别为 1.32μg/ cm2 和 2 .4 1μg/ cm2 。与工农 - 16型手动喷雾器相比 ,机动喷雾机工效高 ,施液量少 ,雾化较细 ,且有风机气流辅助 ,易沉积在靶区上 ,可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具有取代手动喷雾器的优越条件。
1999, 1(3): 85-8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