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2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乙酰胆碱酯酶的晶体结构及功能位点
施明安, 袁建忠, 唐振华
2000, 2(3): 1-7.
摘要:
乙酰胆碱酯酶晶体结构研究表明 ,ACh E存在一个深而窄的谷 ,谷底部有一个活性位点 ,它是由催化三联体和所谓的阴离子亚位点组成。阴离子亚位点识别底物的四价铵基团 ;由 Glu32 7、His4 4 0和 Ser2 0 0构成的催化三联体负责底物乙酰胆碱的水解。在谷的入口处 ,有一个调节位点被称为外周阴离子位点 ,残基 Trp84和 Trp2 79分别在催化和外周的阴离子位点起关键作用。朝着谷底部方向存在一个强的静电偶极子 ,该偶极子对阳离子产物胆碱的清除是非常不利的 ,并与酶的高催化效率形成明显对照。位于催化口袋底部的后门开放为产物释放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但对后门学说的争论仍然十分激烈。X-衍射晶体学与化学修饰研究有助于阐明配基结合活性中心谷特异性的分子基础。位点特异性突变分析在确定氨基酸残基参与乙酰胆碱酯酶空间结构或催化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吡啶衍生物研究(V):2-[(2-氯吡啶)-4-基]-5-芳胺基-1,3,4-噻二唑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覃兆海, 吴厚斌, 金淑惠, 任晓东
2000, 2(3): 8-12.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 2 - [(2 -氯吡啶 ) - 4 -基 ]- 5-芳胺基 - 1,3,4 -噻二唑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和 13 C NMR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 ,合成化合物对某些真菌生长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 ,如 I- 0 2在 50 0 μMg· m L-1剂量下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抑制率达87.5%。
四川省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的抗药性研究
彭丽年, 张小平, 叶建生, 左燕
2000, 2(3): 13-18.
摘要:
198 8~ 1999年测定了四川省不同地区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F.)对化学农药的抗性水平 ,结果表明 ,麦长管蚜对乐果、氧乐果的抗性已达中抗至极高抗水平 ,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也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 ,对吡虫啉、抗蚜威较为敏感。比较了 12种农药对麦长管蚜的毒力 ,并对该害虫的抗性治理策略进行了讨论。
山东省主要菜区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抗药性及机理研究
王开运, 姜兴印, 仪美芹, 吕宝乾, 张洪才, 李长征
2000, 2(3): 19-24.
摘要:
利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山东省 4个主要菜区瓜 (棉 )蚜 (Ap his gossypiiGlover)对氰戊菊酯、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的抗性。结果表明 ,聊城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高达 12 1710 .1倍 ,对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也分别产生了 9.6、2 9.4及 7.9倍的抗性 ;寿光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也高达 2 74 59.3倍 ,对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的抗性分别为 4 .1、18.1及 2 .9倍 ;苍山、泰安两种群对 4种药剂的抗性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离体酶活性和增效剂测定结果表明 ,聊城种群的抗药性与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提高均有关系。
不同种群小菜蛾对4种杀虫药剂的抗性及抗性基因频率
乔传令, 王靖, 黄菁
2000, 2(3): 25-29.
摘要:
用 FAO推荐的点滴法测定了日本、台湾、广州、东莞等地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 .)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 :日本、广州的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显示出抗药性 ,其抗性比率分别是 4 .85倍和 10 .2 7倍。杀虫药剂抗性基因型频率测定显示 ,广州、广东东莞和北京种群的最高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4 1.2 5%、4 1.2 5%和 58.2 3%。研究验证了快速测定杀虫药剂抗性基因型频率的方法 ,并提出了根据不同种群小菜蛾抗性基因型频率所应采取的综合治理策略。
桔全爪螨对哒螨灵抗性的选育及其生化机理
孟和生, 王开运, 姜兴印, 仪美芹
2000, 2(3): 30-34.
摘要:
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 ,用哒螨灵对桔全爪螨 (Panonychus citri Mc Gregor)逐代处理 ,以选育其抗药性。结果表明 :选育 12代 ,抗性增长到 35.0倍 ;哒螨灵抗性品系对氧乐果、双甲脒、氯氟氰菊酯、水胺硫磷和炔螨特有交互抗性。通过增效剂和离体酶活性测定证明 :桔全爪螨对哒螨灵的抗性主要与谷胱甘肽 S-转移酶、多功能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提高有关。
抗Bt杀虫蛋白棉铃虫种群的相对适合度
范贤林, 孟香清, 芮昌辉
2000, 2(3): 35-38.
摘要:
在室内条件下 ,比较了对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 (ICP)有 2 0倍抗性的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种群 (R种群 )与同源对照种群 (S种群 )之间的相对适合度。结果表明 ,与 S种群相比 ,R种群的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化蛹率明显降低 ,幼虫历期和蛹历期明显延长 ,R种群相对于 S种群的适合度为 0 .6 5。杂交 F1代 RS种群相对于 S种群的适合度为 1.6 ,显示出杂交优势。正反交F1代种群对 Bt ICP敏感性的差异不显著 ,表明棉铃虫对 Bt ICP的抗性遗传不存在性连锁 ,为常染色体遗传。
灰霉菌的抗药性与适合度测定
康立娟, 张小风, 王文桥, 马志强, 马振国
2000, 2(3): 39-42.
摘要:
室内监测了北京、沈阳、保定等地区番茄灰霉菌 (Botrytis cinerea)对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 ,发现抗多菌灵菌株占监测总数的 74 .6 7% ,抗乙霉威菌株占 2 5.82 % ,还监测到 3株抗多菌灵、乙霉威菌株——即双抗菌株 ;利用菌落直径法和番茄叶片法测定了 3种抗药类型的番茄灰霉菌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的适合度 ,结果表明 ,不同抗药类型菌株在生长速率、致病力、繁殖力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新疆与华北棉区棉铃虫对氯氟氰菊酯kdr型抗性频率比较
李富根, 芮昌辉, 李学锋, 赵建周, 孟香清, 范贤林
2000, 2(3): 43-48.
摘要:
通过单对杂交结合热探针法 ,研究比较了新疆与华北棉区田间种群棉铃虫对氯氟氰菊酯 kdr型抗性个体频率、抗性基因型频率和抗性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新疆种群、河北冀州种群和河南西华种群的 kdr型抗性个体频率分别为 1.0 0 %、2 8.4 3%、2 4 .4 3% ;新疆XF1种群、冀州 JF1、JF2 种群的 kdr型抗性基因频率分别为 0、2 0 .83%、11.11%。分别从群体与个体水平上说明了新疆棉铃虫对菊酯类农药尚处于敏感阶段 ,而华北种群 kdr型抗性已达较高水平 ,并且抗性个体主要以杂合子形式存在。
抗Bt棉铃虫种群的交互抗性研究
卢美光, 芮昌辉, 赵建周, 孟香清
2000, 2(3): 49-52.
摘要:
分别用对 Cry1Ac抗性达 11.6倍的 Bt棉叶和 Bt粉剂 (Btk)汰选棉铃虫 (Helio-coverpa armigera)种群 (对 Btk的抗性指数为 5.2倍 ) ,测定了其对不同 Bt制剂、Bt毒素、化学农药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 :停止汰选后 ,Bt棉叶汰选种群对 Cry1Ac的抗性指数为 5.9倍 ,对Cry1Ac+1C的交互抗性为 3.7倍 ,对 Btk的敏感性降低 ,对 Bta、Cry2 A无交互抗性 ;Btk汰选种群对 Btk的抗性指数为 4 .1倍 ,对 Bta、Cry1Ac、Cry1Ac+1C的交互抗性为 2 .3、3.1、2 .3倍 ,对 Cry2 A无交互抗性 ;两汰选种群对化学农药灭多威、辛硫磷、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均有所增加。
华北和新疆棉铃虫对三类农药抗性发展趋势分析
孟香清, 芮昌辉, 范贤林, 李富根, 董丰收
2000, 2(3): 53-56.
摘要:
1996~ 1999年监测了河北冀州、河南西华、山东高密和新疆库尔勒棉铃虫对氯氟氰菊酯、久效磷和灭多威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新疆棉铃虫抗性水平变化很少 ,尚处于敏感状态或低抗水平 ,而华北棉铃虫已处于中到高抗水平 ;不同年份比较 ,对氯氟氰菊酯 ,冀州棉铃虫抗性呈下降趋势 ,而西华和高密棉铃虫在 1996~ 1998年呈上升趋势 ,但自 1998年起华北地区大量种植 Bt棉 ,使得 1999年棉铃虫抗性有所下降 ;对久效磷和灭多威 ,华北各地棉铃虫的抗性在 1996~ 1999年均呈上升趋势。棉铃虫抗性个体频率变化趋势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
杀虫剂对中华草蛉幼虫的毒力及其选择性研究
李美, 赵德友, 孙作文, 朱福兴, 王金信, 慕立义
2000, 2(3): 57-61.
摘要:
用点滴法测定了 13种杀虫剂对中华草蛉 (Chrysopa sinia (Jieder) )幼虫的毒力 ,按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 :久效磷、氯氟氰菊酯、灭多威、丙溴磷、辛硫磷 >氧乐果、甲基对硫磷、甲基毒死蜱 >硫丙磷 >抑太保 >氰戊菊酯 >阿维菌素及硫丹。同时测定了多种药剂对棉铃虫 (H elicoverp a armigera Hübner)、棉蚜 (Aphis gossyp ii Glover)的毒力 ,证明多数有机磷杀虫剂及灭多威为非选择性药剂 ;具有选择性的药剂中 ,硫丹选择性最高 ,其次为氰戊菊酯。氯氟氰菊酯对中华草蛉与棉铃虫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选择性 ,但对中华草蛉与棉蚜则表现为非选择性 ;随棉蚜抗药性提高 ,各药剂选择性降低。
用作悬浮种衣剂增稠剂的膨润土筛选及效果研究
刘鹏飞, 刘西莉, 慕康国, 白建军, 吴学宏, 伍华英
2000, 2(3): 62-67.
摘要:
通过对不同来源 10种膨润土膨胀效果、悬浮作用等性能指标的测定 ,筛选出符合种衣剂剂型要求的几种膨润土 ,对其在种衣剂中的用量、作用效果及与助剂 XG的协同悬浮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0 .5%的 4 #、5#膨润土 ,0 .1%的 6 #膨润土配合 XG添加在种衣剂中 ,可以明显改善种衣剂的悬浮性。根据膨润土增稠、触变能力的不同建议不同配方有针对性地选用膨润土。
实验室条件下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
秦曙, 乔雄梧, 朱九生, 王静
2000, 2(3): 68-73.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 通过对东北黑土、华北褐土、华南红土中3 次添加氯氰菊酯的降解研究发现: 氯氰菊酯在3 种土壤中的降解是以微生物降解为主, 化学降解为辅; 土壤间理化性质的不同对化学降解速率没有明显影响, 多次施药则因较难降解的顺式异构体在土壤中积累而使半衰期延长。
环境条件对除草剂莎稗磷降解的影响
张丽, 倪汉文, 张文吉, 李善林
2000, 2(3): 74-79.
摘要:
环境条件影响莎稗磷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 :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和含水量的增加 ,莎稗磷降解速度加快 ,在温度为 2 0、30和 4 0℃下 ,经过 10 d,莎稗磷的降解率分别为10 .4 %、2 6 .7%和 37.6 % ;在相对含水量为 30 %~ 110 %的土壤中 ,15d后莎稗磷降解 4 5.0 %~ 6 8.4 %。土壤中有机质能促进莎稗磷的降解 ,在有机质含量为 3.35%和 0 .55%的两种土壤中 ,莎稗磷的半衰期分别为 11d和 15d。莎稗磷在碱性土壤中比在酸性土壤中降解快 ,在偏酸性 (p H值为 6 .0 1)土壤中的半衰期为 2 2 d,在偏碱性 (p H值为 7.98)土壤中半衰期为 15d.
CTMAB-膨润土对水溶液中4种农药的吸附特性
曾清如, 周细红, 杨仁斌, 郭正元, 铁柏青
2000, 2(3): 80-84.
摘要:
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 制得改性膨润土, 研究了CTMAB-膨润土吸附水中甲萘威、甲基对硫磷、克百威、多菌灵的性能和适宜条件。结果表明: CTMAB-膨润土对水溶液中4 种农药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且与CTMAB 在膨润土上的实际交换量有关,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但CTMAB 浓度≥4% 时, 实际发生吸附的农药就不再随着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4 种农药的吸附等温线呈线性, 表明分配模式是主要的吸附形式。有机膨润土对4 种农药的吸附很快, 大部分农药在10 m in 内被吸附。pH 值变化对吸附有不同的影响, 并与农药性质有关: 低pH 值会降低有机农药的吸附量, 4 种农药在pH4~ 10 时吸附量较稳定,高pH 值导致多菌灵的吸附量增加, 而甲萘威、甲基对硫磷和克百威有分解现象。
杀虫单微乳剂对小菜蛾增效作用的研究
顾中言, 许小龙, 韩丽娟
2000, 2(3): 85-87.
摘要:
转Bt 基因抗虫玉米对棉铃虫杀虫活性的初步评价
芮昌辉, 范贤林, 孟香清, 董丰收
2000, 2(3): 88-90.
摘要:
杀虫剂对甜菜夜蛾不同世代及幼虫龄期的毒力变化
陈丙坤, 王开运, 姜兴印, 仪美芹
2000, 2(3): 91-93.
摘要:
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监测初报
马志强, 李红霞, 袁章虎, 张小风
2000, 2(3): 94-9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