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2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含稠杂环新农药的研究进展
陈文彬, 金桂玉
2000, 2(4): 1-10.
摘要:
对近年来稠杂环化合物在农业中的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按照不同的杂环结构进行分类 ,着重从化学合成和生物活性两方面进行讨论 ,并提出了其发展方向。
6-硫-6-烷硫基-12H-氯溴代双苯并[d,g][1,3,2]-二氧磷杂八环的合成
袁光耀, 杨代斌, 陈万义
2000, 2(4): 11-16.
摘要:
通过双 [2 -羟基 - 3-溴 (氯 ) - 5-氯 (溴 )代苯基 ]甲烷 4 A(4 B)与 P4 S10在三乙胺存在下关环 ,得到中间体 6 -硫 -巯基 - 4 ,8-二溴 (氯 ) - 2 ,10 -二氯 (溴 ) - 12 H -双苯并 [ d,g ][1,3,2 ]-二氧磷杂八环三乙胺盐 5A(5B)。后者与卤代物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相应的酯 6。测试并讨论了合成的 6的 1H、31P、13 C NMR、MS及抑菌活性。
靶标酶在研究杀虫活性构效关系中的应用
尚稚珍, 蒋志胜, 徐建华, 杨淑华
2000, 2(4): 17-21.
摘要:
运用已建立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 活力分析规范化筛选模型, 研究N-甲基取代苯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和含硅氨基甲酸酯类新系列化合物与AChE 酶抑制中量( I50)构效关系的规律, 并以CA SAR 软件进行Q SAR 分析, 所得结果迅速反馈给化学合成, 为高效低毒新杀虫剂的创制提供有益的信息和科学依据。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研究
石志琦, 史建荣, 陈怀谷, 林玲, 王裕中
2000, 2(4): 22-27.
摘要:
测定了1976 年从江苏南京采集的54 株小麦赤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EC50值在0. 2617~ 0. 6544 μg. mL - 1 之间, 1983 年在同一地点采集的76 株, EC50 值相应为0. 2517~ 0. 7050 μg. mL- 1 , 而1998 年从浙江、湖北、上海、福建、安徽、江苏各地采集的104 株菌株EC50值为0. 2478~ 6. 4574 Lg. mL- 1 , 表明湖北、上海、浙江等地田间已检测到小麦赤霉病菌抗多菌灵菌株。紫外光诱导分生孢子也获得了该病菌抗多菌灵突变株, 其EC50 值为14. 1993 Lg. mL - 1 。抗药性突变体JPR 与敏感亲本菌株JPS 相比, 在菌丝生长、产孢量方面无明显差异, 但JPR 孢子萌发率为57. 1% , 而JPS 为100% , 而且50% 孢子萌发的时间较野生亲本菌株滞后12 h。JPR 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毒素) 3. 90 μg mL - 1 , 而JPS 产生的DON 毒素为9. 28μg. mL - 1 。
美洲大蠊Na+ -K+ -ATPase 作为筛选靶标的初步研究
蒋志胜, 尚稚珍, 王晓博, 杨淑华
2000, 2(4): 28-32.
摘要:
以美洲大蠊(Perip lanata am ericana) 雄性成虫的中枢神经系统为试材, 对Na+ -K+ -A TPase 作为农药筛选靶标进行了初步研究, 表明Na+ -K+ -A TPase 活力测定的最适反应条件是: 酶源蛋白浓度815 μg/m L , 温度30℃, pH7.4, 反应时间15min。同时以最佳反应系统初步研究了几种拟除虫菊酯(南开菊酯、氯氰菊酯、溴灭菊酯、氰戊菊酯、二氯苯醚菊酯、胺菊酯) 对Na+ -K+ -A TPase 离体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对其用作农药筛选靶标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不同地区小菜蛾种群的抗药性及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乔传令, 王靖, 邢建民
2000, 2(4): 33-39.
摘要:
用淀粉凝胶电泳对中国 3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小菜蛾种群和台湾敏感品系的抗性水平及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生物测定显示 3个小菜蛾种群对杀虫双均没有明显的抗性 ;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分别为 1.2 1倍、4 .51倍和 1.2 5倍。在 Estα和 Estβ基因位点 ,北京种群中存在 11种同工酶 ,其中 4种为 α同工酶 ,7种 β/i>同工酶 ;河北种群中存在 3种 α同工酶 ,5种 β同工酶 ;云南种群中存在 3种 α同工酶 ,3种 β同工酶。 3个种群酯酶基因多态性的产生可能是携带不同抗性酯酶基因的小菜蛾被动运输的结果 ;杀虫双对于能引起酯酶活性升高的杀虫药剂可能无交互抗性。
降解甲基对硫磷真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
仪美芹, 王开运, 姜兴印, 王悦军
2000, 2(4): 40-43.
摘要:
利用富集培养基从农药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 3株能以甲基对硫磷为碳源和能源而生长的真菌 ,分别编号为 Hw- 3、Hw- 6和 Hw- 7,并进行了降解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 ,pH7.0、温度 2 8℃是 3株真菌降解甲基对硫磷的最佳条件。同时对底物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及菌株的共代谢作用进行了探讨。
不同地区小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差异
姜兴印, 王开运, 仪美芹
2000, 2(4): 44-48.
摘要:
室内用浸渍法测定了 14种杀虫剂对山东泰安和浙江杭州两地小菜蛾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 ,两地小菜蛾对溴氰菊酯产生了高水平抗性 ,分别达 6 3.9和 52 .5倍 ;对氟啶脲的抗性也分别达 35.0和 12 2 .1倍 ;常用的有机磷类、灭多威和杀虫双等药剂对它们的毒力均较低 ;两个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和氟虫腈最敏感。
小菜蛾和绒茧蜂乙酰胆碱酯酶对甲胺磷和甲基异柳磷敏感性监测
吴刚, 赵士熙, 尤民生
2000, 2(4): 49-53.
摘要:
对 ACh E的 K m、Vmax和 Ki值的研究结果表明 ,田间小菜蛾和绒茧蜂对甲胺磷和甲基异柳磷的抗性与 ACh E对杀虫剂的不敏感性有关。田间监测结果表明 ,每年 9月至次年 2月期间 ,由于田间杀虫剂选择压较高 ,小菜蛾 ACh E对有机磷较不敏感 ,而在每年的 6月至 8月期间 ,ACh E敏感性有所升高 ,达到全年的最高点。寄生于同一虫源的绒茧蜂 ACh E敏感性的变化也呈明显的相关性。绒茧蜂 ACh E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小菜蛾 ,尚未达到高度不敏感水平。当田间选择压极高时 ,可导致小菜蛾 ACh E呈高度不敏感 ,此时绒茧蜂 ACh E也表现出较高的不敏感性。
氰戊菊酯和苯巴比妥钠(PB)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
邱立红, 张文吉
2000, 2(4): 54-59.
摘要:
用 0 .2 mg/ g氰戊菊酯和 2 mg/ g苯巴比妥钠 (PB)拌饲料处理不同时间 ,对敏感种群 (HDS)和抗性种群 (KQR)棉铃虫不同组织的 P4 50诱导作用不同。两种诱导剂对 HDS种群棉铃虫的中肠、脂肪体和体壁的 P4 50都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其中 PB诱导的最高倍数分别达 2 .2 4、2 .0 3和 1.6 0倍 ,氰戊菊酯诱导的最高倍数分别达 2 .14、2 .83和 1.2 8倍 ;两种诱导剂对 KQR种群棉铃虫的部分组织 P4 50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但不及对 HDS棉铃虫的显著 ,最高诱导倍数只有 :中肠 1.2 1倍 (PB)和 1.15倍 (氰戊菊酯 ) ,脂肪体 1.72倍 (PB) ;诱导作用除了表现出种群差异性 ,还表现出诱导剂差异、时间效应和组织特异性。尽管不同组织被诱导的程度不同 ,但两种群中中肠和脂肪体的 P4 50相对更容易被诱导 ,诱导倍数也较高 ;诱导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一般为 12~ 4 8h不等 ;两种诱导剂中 ,PB比氰戊菊酯对棉铃虫不同组织的P4 50具有更强的诱导作用。
单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和消解动态研究
胡继业, 钱传范, 范志金
2000, 2(4): 60-65.
摘要:
研究了新磺酰脲除草剂单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土壤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土壤经甲醇和稀氨水混合液提取 ,液液分配及 C18净化 ,浓缩后用带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单嘧磺隆的最低检出量为 4 ng,在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 .0 2 mg/ kg。本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 95.10 %~ 10 3.77% ,变异系数为 1.4 7%~ 11.80 % ,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运用上述方法 ,测定了单嘧磺隆在北京和山东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 :单嘧磺隆在土壤中消解的速度较慢 ,在北京土壤中的半衰期为 9.2 4 d,山东土壤中的半衰期为 13.59d。按推荐剂量施药 ,小麦收获时 ,在北京和山东两地土壤中均未检出单嘧磺隆。
药液在作物叶片的流失点和最大稳定持留量研究
袁会珠, 齐淑华, 杨代斌
2000, 2(4): 66-71.
摘要:
用微量称重法可以方便地测定作物叶片的流失点 (POR)和最大稳定持留量(Rm) ,用浸渍法和喷雾法测定的 Rm 结果不同。引用润湿方程的概念来分析影响 Rm 的规律 ,浸渍法测定的 Rm 与粘附张力有关 ,当接触角大于 90°,叶片表面不粘附液体 ,Rm 趋于零。用喷雾法测定作物叶片 Rm,结果显示与药液的粘附功 [γ× (COSθ+1) ]有关 ,即使接触角大于 90°时 ,由于粘附功大于零 ,Rm 值也大于零。对于水稻这样难润湿的作物叶片 ,清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 Rm;反之 ,对于棉花、黄瓜这样的作物叶片 ,添加表面活性剂反而会降低 Rm。
拌种灵、叶枯唑和萎锈灵对病菌的毒力机制比较
黄青春, 周明国, 叶钟音
2000, 2(4): 72-75.
摘要:
EPSP合成酶的纯化与制备
向文胜, 王相晶, 覃兆海, 任天瑞, 张雅莉, 张文吉, 苏少泉
2000, 2(4): 76-78.
摘要:
小菜蛾种群抗性分子遗传与进化分析
李瑄, 乔传令
2000, 2(4): 79-81.
摘要:
三种增效剂对甜菜夜蛾防治的增效作用
孟香清, 芮昌辉, 范贤林, 关宏伟
2000, 2(4): 82-84.
摘要:
几种蚜虫对吡虫啉抗药性的研究
潘文亮, 党志红, 高占林, 贾海民, 张克锦
2000, 2(4): 85-87.
摘要:
河北省不同地区韭蛆(韭菜迟眼蕈蚊)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高占林, 党志红, 潘文亮, 贾海民, 张克锦
2000, 2(4): 88-90.
摘要:
取代甲醛肟羧酸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V) —拟除虫菊酸4-二甲(乙) 氨基苯甲醛肟酯抗植物病毒活性
马军安, 邱德文, 黄润秋, 冯磊, 柴有新
2000, 2(4): 91-93.
摘要:
雷公藤非生物碱成分对菜青虫杀虫活性研究
罗都强, 张兴
2000, 2(4): 94-9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