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6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邹先伟, 蒋志胜
2004, 6(3): 01-7.
摘要:
蚜虫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和基因工程技术可用于延缓蚜虫抗药性并实施蚜虫的生态治理新策略。综述了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主要类型和抗蚜物质的转基因研究的概况,并简述了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发展前景。
农药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
高仁君, 陈隆智, 郑明奇, 张文吉
2004, 6(3): 08-14.
摘要:
介绍了有关农药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及程序。农药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被许多国家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用作农药登记评审和农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其风险评估程序包括危害性鉴定、剂量-反应评定、接触评定和风险描述四个步骤。危害性鉴定主要是研究农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剂量-反应关系主要是研究对农药的不同接触水平可能导致的相应的影响健康的程度;接触评定是研究人们从食物、饮用水和其他各种可能途径中接触到的农药量,其中包括:饮食接触评定、职业接触评定和居住环境接触评定;风险描述是将危险鉴定、剂量-反应评定和接触评定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来描述农药对公众健康总的影响。
苦皮藤素类似物的合成与结构鉴定
张继文, 吴文君, 田暄
2004, 6(3): 15-25.
摘要:
以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提取物水解产物中的多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为原料,合成了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具有毒杀活性的苦皮藤素(Celangulin)类似物,并在活性追踪的指导下分离得到了两个具有杀虫活性的苦皮藤素类似物 A和B, 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快原子轰击质谱、高分辨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2β,6α,8β,13-四异丁酰氧基-1β,4α,9α-三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及1β,2β,6α,8β,13-五异丁酰氧基-4α,9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 A和B 均为新化合物,在20 mg/mL的浓度下对三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胃毒活性(死亡率)分别为89.5%和93.2%。
不同逆境条件下稻瘟灵对水稻脂氧合酶基因表达状况的影响
何超, 丁秀英, 丛林晔, 王毓, 张军
2004, 6(3): 26-30.
摘要:
将高盐胁迫及水稻再生相结合进行化学药剂筛选的方法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筛选方法,通过该法筛选出稻瘟灵对诱导水稻抗性的适宜浓度为20 mg/L。同时以一种水稻脂氧合酶基因cDNA(RCI-1)作为指标,克隆出相应探针。通过Northern杂交检测,发现稻瘟灵在不同的逆境条件(低温,高盐,病害)下可使RCI-1表达增强或提前,进而推断稻瘟灵对水稻抗逆性具有诱导作用,是一种抗逆化学诱导剂。
4-己基间苯二酚对小菜蛾酚氧化酶抑制作用研究
王树栋, 罗万春, 高兴祥, 丁琦
2004, 6(3): 31-36.
摘要:
以4-己基间苯二酚(4HR)为效应物,研究了其对小菜蛾酚氧化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影响,旨在为寻找新型害虫控制剂提供线索。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小菜蛾酚氧化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I50值分别为0.34 μmol/L和0.50 μmol/L。该化合物对单酚酶活力表达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典型的可逆竞争性抑制类型,其抑制常数Ki为0.17 μmol/L。通过研究金属离子和酶液对4-己基间苯二酚吸收峰的影响后推测,该化合物对小菜蛾酚氧化酶产生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直接影响该酶活性中心的铜离子有关。
枯草芽孢杆菌BS-208和BS-209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研究
杜立新, 冯书亮, 曹克强, 王容燕, 王金耀, 曹伟平, 林开春, 张用梅
2004, 6(3): 37-42.
摘要:
为开发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生防细菌,进行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S-208和BS-209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温室和田间防治试验,并测定了两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S-208菌株分泌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44%以上;BS-208和BS-209菌株的发酵液在经稀释10倍后,对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经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以BS-208和BS-209菌株发酵液和菌体处理后24和48 h接种病菌,防效均达75%以上,好于0 h接种的防效,但分泌物滤液防治效果较差。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BS-208和BS-209制剂对番茄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随浓度加大而提高,以800倍液的防效最好,两菌株制剂800倍液连续3次施药后防效均达到74%以上,并且BS-208菌株的防效略高于BS-209菌株。
灰霉病菌对三种杀菌剂的抗性表现型分布及稳定性测定
韩巨才, 刘慧平, 闫秀琴, 高俊明
2004, 6(3): 43-47.
摘要:
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法,对采自山西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4个地区的188个灰霉病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性表现型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旨在了解灰霉病菌的抗药性状况和预测其抗性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对多菌灵的抗性表现型可分为敏感(S)、低抗或中抗(RM)和高抗(R),对腐霉利和乙霉威可分为敏感(S)和抗性(R)。以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性为序,检测出8种不同类型的抗性表现型,即RRR、RRS、RSR、RSS、RMRS、RMSR、RMSS 和SSR。各表现型的分布频率随各地区用药历史和水平的不同而变化,并与抗性监测结果相一致。对55个不同抗性表现型的单孢菌株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继代无药培养10代后,以RRR和RSS型表现最稳定,而其余类型菌株均不同程度发生了变异,尤其是RMSS和RMRS型菌株100%发生了变异,抗性表现型不稳定的菌株占52.7%。对多菌灵的抗性变化趋势是由敏感向低抗、再向高抗发展;对腐霉利的抗性变化主要是由抗性转变为敏感;而对乙霉威的抗性则相对比较稳定。
紫草色素对番茄叶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研究
梁彩萍, 张国珍, 李重九
2004, 6(3): 48-52.
摘要:
室内研究了新疆紫草色素对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 (Cooke) Cifferri的生物活性。新疆紫草色素用石油醚提取,分别用平板表面萌发法和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萌发、孢子芽管长度及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疆紫草色素对番茄叶霉病菌抑制作用明显,其中抑制孢子萌发EC50为17.4 μg/mL,抑制孢子萌发芽管长度的EC50为1.0 μg/mL,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200.4 μg/mL;浓度为800 μg/mL时对番茄叶霉病的离体防治效果达到90.5%。
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毒力与药效相关性研究
慕卫, 刘峰, 贾忠明, 张月亮, 赵德
2004, 6(3): 53-55.
摘要: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以幼虫蛀食韭菜根茎造成危害,为使毒力测定方法与田间幼虫受药方式具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建立了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测定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分属三个类别的4种杀虫剂即毒死蜱、辛硫磷、丙硫克百威、吡虫啉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毒力,以辛硫磷为标准药剂,毒死蜱、吡虫啉和丙硫克百威的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10.36、2.61和2.30。田间达到50%防效所需药剂浓度以辛硫磷为最高,毒死蜱、吡虫啉和丙硫克百威对辛硫磷的防效比值分别为9.58、1.88和2.05。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得的药剂毒力高低排序及相对毒力倍数与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与常规的单一触杀法比较,该法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好,并且与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相关性高。同时讨论了不同操作方法对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
低浓度乙氰菊酯对鲤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许阳光, 李学锋, 张文吉, 邹东云, 姜辉, 陶传江
2004, 6(3): 56-61.
摘要:
为了全面评价乙氰菊酯对鱼类的安全性,本实验研究了鲤鱼在不同浓度乙氰菊酯0.685、1.39、2.78、5.56 mg/L(96 h LC50的1/80、1/40、1/20、1/10)下曝露60 d实验中,其行为、生长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所受到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乙氰菊酯0.685、1.39 mg/L处理对鲤鱼生长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 20 d后2.78和5.56 mg/L处理对鲤鱼生长的影响差异性显著(PP+浓度降低,表现为高血钾和低血钠症。高浓度试验组鲤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间存在着显著(PP<0.01)差异;5.56和2.78 mg/L处理组在实验结束时死亡率各为30%和20%。实验结果表明,鲤鱼长期曝露于较低浓度的乙氰菊酯药液中,其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均会受到一定影响。
几种杀虫剂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
谭亚军, 李少南, 吴小毛
2004, 6(3): 62-66.
摘要:
主要进行了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和三唑磷对大型蚤的21 d 慢性毒性试验。浓度≥0.5 μg/kg的毒死蜱和≥0.05 μg/kg的高效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能显著延长大型蚤的第一次怀卵和产卵时间,而三唑磷在所测范围(0.05~2.0 μg/kg)内对这两项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与第一次怀卵时间和第一次产卵时间相比,第一次产卵数、21 d产卵总数、产卵次数、内禀增长力等似乎是更为敏感的生殖毒理学指标。21 d试验结束时,毒死蜱和三唑磷对大型蚤体长变化没有显著影响,而0.025 μg/kg及以上浓度氰戊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显著缩短了大型蚤的体长。综合各项指标,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和三唑磷对大型蚤最大无影响浓度(NOEC)分别为0.005、0.005、0.01、0.05 μg/kg。相对有机磷杀虫剂而言,体长可以作为衡量菊酯类杀虫剂亚慢性毒性的一个特殊指标。将48 h急性毒性数据与NOEC相对照,求得4种杀虫剂的应用因子(AF)介于0.004~0.012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杀虫剂通过漂移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后形成的残留量,有可能对以大型蚤为代表的水生无脊椎动物造成急性和慢性毒害。由于不同药剂之间AF值相差较大,应当通过实测而不是预测来确定特定农药对水蚤的安全浓度。
2-甲硫基-1-苯基乙酮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黄明智, 黄可龙, 陈灿, 黄路, 张承来, 王永江
2004, 6(3): 67-70.
摘要:
为寻找新型结构的农药先导化合物,采用2-甲硫基-1-取代苯基乙酮与取代苯甲酰肼反应合成了11个2-甲硫基-1-苯基乙酮苯甲酰腙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质谱、1H核磁共振与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杀菌或杀虫活性,如2-甲硫基-1-(4-甲基苯基)乙酮-4-氯苯甲酰腙( Ⅲj )在500 mg/L时对黄瓜灰霉病菌B.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G.zeae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其抑制率达到95%以上。
N-(5-芳基-1,3,4-嗯二唑-2-基)-N'-α-萘乙酰基硫脲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王芬华, 覃章兰
2004, 6(3): 71-73.
摘要:
从α-萘乙酸出发,合成酰基异硫氰酸酯,然后与2-氨基-5-芳基-1,3,4-嗯二唑反应合成了8个新的酰基硫脲类化合物 Ⅱa~Ⅱh 。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认。同时对6种病原菌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发现,在50 mg/L下,所有目标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ers的抑制效果较好,除 Ⅱa 外,其他化合物抑制率都达到80%以上。
含硝基亚氨基咪唑烷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刘尚钟, 马影, 赵若琼, 王敏
2004, 6(3): 74-76.
摘要:
为了寻找新的高效烟碱类杀虫剂,用异氰酸酯与2-硝基亚氨基咪唑烷反应,得到10个含硝基亚氨基咪唑烷脲类新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 3 号化合物在0.1 kg/hm2 时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的抑制率为64.5%, 6 号化合物在0.2 mg/L时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致死率为67%。
苏云金杆菌对抗性及敏感小菜蛾的拒食活性
杨峰山, 张友军, 张文吉, 吴青君, 徐宝云, 邱德文
2004, 6(3): 77-80.
摘要:
调查了苏云金杆菌对抗性和敏感小菜蛾的拒食活性。选择性和完全拒食试验表明,Bt对抗性和敏感小菜蛾种群都有一定的拒食作用,且拒食活性随Bt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相对于抗性种群,小菜蛾敏感种群对Bt杀虫剂表现了更强的拒食趋势,其拒食中浓度AFC50(0.089 3 μg/mL)显著低于抗性种群(0.148 1 μg/mL)。试验结果表明,抗性种群对有毒叶片的行为避害能力弱于敏感种群,小菜蛾对Bt杀虫剂的抗性产生应与其行为机制无关。
甲基二磺隆及吡唑解草酯对不同品种小麦ALS酶的影响
谢艳红, 邱立红, 蒋家珍, 王成菊, 由振国
2004, 6(3): 81-84.
摘要:
采用温室盆栽茎叶喷雾处理,研究了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以及安全剂吡唑解草酯对不同品种小麦的耐药性及其对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对敏18号小麦株高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抗6号。离体ALS酶含量和活力测定结果表明,抗6号ALS含量高于敏18号,在200和400 μmol/L的吡唑解草酯溶液中黑暗培养7 d,抗6号小麦ALS比活力比对照分别增加1.29和1.58倍,敏18号比对照分别增加0.25和0.15倍。抗6号小麦品种对甲基二磺隆耐药性较强。小麦自身ALS含量和比活力差异以及安全剂吡唑解草酯对它们的诱导差异可能是小麦品种对甲基二磺隆耐药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九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成虫的熏蒸作用比较
邓永学, 王进军, 鞠云美, 张海燕
2004, 6(3): 85-88.
摘要:
采用广口瓶密闭方法,测定红桔油Citrus tangerina、柠檬叶油Citrus limonum、 红河橙油Citrus hongheensis、 山苍子油Litsea cubeba、留兰香油Mentha spicata、松节油Pinus tabulaeformis、黄樟油Cinnamonum camphora、互叶白千层油Melaleuca alternifolia、蓝桉叶油Eucalyptus globulus等9种植物精油,在熏杀浓度为16 μL/L、熏蒸时间为24、36、48及60 h条件下,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成虫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黄樟油、互叶白千层油、柠檬叶油、留兰香油及松节油的熏杀效果较好,尤以黄樟油的效果最佳。黄樟油在12、24、36、48和60 h不同熏蒸时间下的LC50值分别为31.43、11.26、6.16、2.72和1.11 μL/L。可考虑将黄樟油作为磷化氢及溴甲烷的替代药物用于控制玉米象的危害。
几种植物源提制品对鱼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徐敦明, 李飞, 冯俊涛, 李广泽, 刘兴连, 张兴
2004, 6(3): 89-92.
摘要:
为全面评价几种植物源提制品的安全性,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其对红鲫鱼的急性毒性。78%川楝素、2.5%楝树粗提粉、0.5%川楝素乳油对红鲫鱼的LC50(96 h)分别为1 417、30.59和37.52 mg/L;95%鬼臼毒素、1.5%砂地柏乙醇浸膏、0.75%鬼臼毒素乳油对红鲫鱼的LC 50(96 h)分别为161.6、4.49和8.15 mg/L。根据LC50(96 h)值的大小划分等级,川楝素、鬼臼毒素和0.5%川楝素乳油对鱼类属于低毒;0.75%鬼臼毒素乳油属于中毒。就鱼类安全性而言,0.5%川楝素乳油的安全使用浓度为3.75 mg/L,0.75%鬼臼毒素乳油的安全使用浓度为0.82 mg/L。
Witconol NP-100 与Morwet D-425在悬浮种衣剂中的应用
刘鹏飞, 吴学宏, 母灿先, 刘西莉, 姚云成, 蔡丹群
2004, 6(3): 93-96.
摘要:
以Morwet D-425和Witconol NP-100代替20%福·克和30%多·福·克 悬浮种衣剂配方中的乳化剂,结果表明:Morwet D-425和Witconol NP-100在20%福·克 种衣剂中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1.0%、在30%多·福·克种衣剂中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1.0%时,出料1 d后制剂粘度分别为390和510 mPa·s;经过30 d室温或14 d、(54±2)℃贮藏后,制剂的颗粒聚结数低于10%,并且无不可逆沉淀形成;热贮析水体积分别为5%和9%,较原配方种衣剂降低了20%以上,室温贮藏析水体积不足1%。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分别检测添加Morwet D-425、Witconol NP-100或原配方乳化剂的种衣剂经过0.5、1.0、1.5、2.0 h研磨后的粒度分布,新配方种衣剂经过1.5 h研磨平均粒径分别达到1.85和1.91 μm,而原配方种衣剂经2.0 h研磨平均粒径仍大于2 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