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6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杀菌剂抗性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红霞, 王建新, 周明国
2004, 6(4): 01-6.
摘要:
靶标病菌基因突变是许多内吸性杀菌剂出现抗性的根本原因,检测与抗药性相关的靶标病菌基因突变对阐明抗药性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进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成功用于检测靶标病菌抗药性菌株的分子检测技术有6种: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单链构象多态性、实时定量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这些技术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田间早期出现的抗药性或抗药性种群的发展动态,在病害的可持续管理系统中科学使用杀菌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杂草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刘伟, 王金信, 杨广玲, 鲁梅
2004, 6(4): 07-12.
摘要: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已经成为一类广泛使用的除草剂。综述了杂草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抗性机理、抗性基因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抗性产生机理主要有杂草对除草剂代谢能力增强、ALS基因突变导致对除草剂敏感性降低和ALS含量提高等。
含1,2,4-三唑基和肟醚基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刘卫东, 邓义, 兰支利, 王晓光, 高必达
2004, 6(4): 13-17.
摘要:
通过(Z)-1-(取代苯基)-2-(1H-1,2,4-三唑-1-基)乙酮肟与N-甲氧基-N-(2-溴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反应,合成了11个新的含有三唑基和肟醚基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 V1 ~ V11 ),其结构均经1H NMR、IR、LC/MS及元素分析确证。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离体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50 mg/L下,所有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 (Schw.)Petch、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和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 V4 、 V11 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达96.5%和96.7%,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达到95.9%和90%。
BAU-9403对同工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小麦化学杂交剂离体筛选初探
李则轩, 郭小丽, 刘冬成, 王道全, 陈万义, 黄占景
2004, 6(4): 18-22.
摘要:
合成和筛选优良的化学杂交剂是应用化学杂交剂培育杂交种的关键之一。化学杂交剂的筛选主要通过田间试验,费时费工,建立室内离体筛选的方法很有必要。通过研究化学杂交剂BAU-9403的作用机理,发现其对同工酶活性有显著影响,用BAU-9403处理离体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其对同工酶活性影响与大田试验的一致性,探讨建立化学杂交剂离体筛选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离体直接加药处理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与大田喷施的影响基本一致,对酯酶同工酶的作用不明显,但也和大田处理一致。试验表明,有可能通过离体试验进行化学杂交剂的筛选,认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三环唑对稻瘟病菌再侵染的抑制作用初探
张传清, 周明国
2004, 6(4): 23-27.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再侵染发生的全过程,研究了三环唑对稻瘟病菌再侵染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在接种稻瘟病菌48 h后喷雾处理,10 μg/mL三环唑的防病效果只有28.58%,表明三环唑对稻瘟病的治疗效果较差;10 μg/mL三环唑处理过的发病植株作为再侵染源引起周围未经药剂处理的健康水稻的发病程度要比未经药剂处理的病株作为再侵染源引起的低63.28%。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再侵染的主要机制是抑制再侵染源的孢子产生和降低分生孢子的释放及致病能力。
蛇床子素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机制的初步研究
石志琦, 沈寿国, 徐朗莱, 范永坚
2004, 6(4): 28-32.
摘要:
天然化合物蛇床子素(osthol)对草坪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苹果叶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 capsici、辣椒炭疽(红)病菌Collectotrum gloesporioide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 kawatsukai、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等有不同的抑制活性,对大多数病菌其抑制中浓度(EC50值)在21.15~61.62 μg/mL之间。以小麦赤霉病菌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50 μg/mL蛇床子素对其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 μg/mL蛇床子素处理24 h后,菌丝大量断裂,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菌体葡萄糖含量呈"V"型变化,几丁质水解酶活性和几丁糖含量均高于对照。
甘蓝多酚氧化酶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杀虫剂的诱导作用
王丽红, 高希武
2004, 6(4): 33-37.
摘要:
采用时间动力学法,在研究了甘蓝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对有机溶剂和杀虫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多酚氧化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6.4,最适反应温度为55℃;丙酮和乙醇对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和辛硫磷以及小菜蛾和桃蚜取食的胁迫会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产生影响。
葡聚六糖诱导烟草抗花叶病毒病的研究
李红霞, 韩秀英, 康立娟, 马志强, 张小风, 王文桥
2004, 6(4): 38-42.
摘要: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Fab’)2-ELISA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了葡聚六糖诱导烟草对花叶病毒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葡聚六糖诱导烟草抗花叶病毒病的最佳有效浓度为10 μg/mL,最佳诱导间隔期为7 d,持效期约为28 d,诱导抗病的防病效果与诱导次数呈正比。
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及其所致番茄猝倒病的控制效果研究
毕艳红, 慕卫, 刘峰, 杨连来, 潘金菊
2004, 6(4): 43-47.
摘要:
实验室接种条件下比较了6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引起的番茄猝倒病的控制作用,室内测定了其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释放游动孢子3种不同菌态的毒力。结果表明:在对番茄安全的剂量下进行土壤处理时, FDA3 霉灵、稻瘟灵对番茄猝倒病的防效为80%~90%,霜霉威和代森锰锌的防效为60%~70%,甲霜灵和异菌脲的防效在50%左右;供试杀菌剂浸种处理对番茄猝倒病的防效都较低,均在60%以下。甲霜灵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释放游动孢子的毒力最高,EC50值分别为0.304、0.742和2.725 mg/L; FDA3 霉灵、稻瘟灵对致病菌孢子囊形成的毒力较高,EC50值分别为0.875和2.888 mg/L,但对菌丝生长和释放游动孢子的EC50 值均在20 mg/L以上;代森锰锌的毒力中等,对3种菌态的EC50值分别为3.402、10.243和23.561 mg/L;霜霉威和异菌脲对病原菌3种不同菌体形态的毒力都较低,EC50>100 mg/L。
苍白杆菌B2对甲基对硫磷降解途径研究
柏文琴, 李梅, 邱星辉, 何凤琴, 冷欣夫
2004, 6(4): 48-54.
摘要:
采用薄层层析、紫外吸收光谱以及气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苍白杆菌Ochrobacterum sp. B2降解甲基对硫磷的中间产物。结果表明,B2水解甲基对硫磷产生对硝基苯酚(PNP),PNP通过产生4-硝基邻苯二酚(4-nitrocatechol,4-NC)和1,2,4-苯三酚(1,2,4-benzenetriol) 的途径进一步代谢。苍白杆菌B2可以以PNP和4-NC为碳源生长,在菌的初始OD600值为0.02时,B2可在48 h内将50 mg/L的PNP完全降解, 在60 h内,将30 mg/L的4-NC完全降解。
1,8-萘二甲酸酐对高浓度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
范志金, 钱传范, 陈俊鹏, 王玲秀, 李正名
2004, 6(4): 55-61.
摘要:
为避免单嘧磺隆对后茬玉米的药害、评估单嘧磺隆原药中存在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温室栽培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单嘧磺隆对玉米的毒力及其高浓度协迫下1,8-萘二甲酸酐(NA)对玉米的解毒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对玉米掖单13和农大 3138的IC50值分别为6.42和84.38 μg/kg,对玉米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原药中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很小,其IC50值均大于619 μg/kg。单嘧磺隆对玉米离体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I50值在15.15~66.73 nmol/L之间,高浓度单嘧磺隆对玉米活体ALS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 000 μg/mL 的NA对171.44 μg/kg单嘧磺隆协迫下的玉米掖单13和农大3138有解毒作用;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NA对自身抗逆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农大3138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生物合成影响不显著,但能明显提高单嘧磺隆协迫下自身抗逆性较差的玉米品种掖单13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因此,NA对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与NA提高了玉米的抗逆性有关。
10%溴虫腈悬浮剂对野鸭繁殖性能的影响
徐亦钢, 朱忠林, 韩志华, 单正军, 蔡道基
2004, 6(4): 62-66.
摘要:
试验测定了10%溴虫腈悬浮剂对野鸭(Mallard duck)慢性繁殖的影响。溴虫腈试验浓度(有效成分)分别设计为0(对照)、0.5、1.0、2.0 mg/kg饲料。结果表明:溴虫腈对野鸭蛋产起始时间有一定影响,随着处理剂量的提高,初产蛋的时间略向后移;溴虫腈对野鸭蛋的蛋壳厚度、受精率及孵化率均没有影响;雏鸭14 d的成活率(以孵化出鸭数计),对照组、0.5 mg/kg饲料组、1.0 mg/kg饲料组、2.0 mg/kg饲料组分别为31.6%、29.2%、16.7%和17.0%。
微生物及环境因子对土壤中乙草胺持效性的影响
朱九生, 乔雄梧, 王静, 秦曙
2004, 6(4): 67-72.
摘要:
以稗草为生物测定材料,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及环境因子对乙草胺持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相同浓度的乙草胺在灭菌土壤中的持效期比在非灭菌土壤中的持效期长;在中性偏碱的华北褐土中的持效期比在中性偏酸的东北黑土和湖南红土中的短;在试验湿度和温度范围内,乙草胺在非灭菌土壤中的持效期随土壤湿度或温度的提高而变短。与黑暗处理相比,光照可延长土壤中乙草胺的持效期。对5种试验因子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是影响乙草胺持效性的主要因素,有益于土壤中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对土壤中乙草胺的持效期有降低作用。可以预测,通过栽培耕作等措施改变环境因子可以起到对农药的持效期进行人为调控的作用。
己唑醇的光化学降解
任丽萍, 田芹, 周志强, 江树人, 饶震红
2004, 6(4): 73-77.
摘要: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己唑醇在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己唑醇在正己烷中很稳定,说明己唑醇在自然光下难以降解;在254 nm光照下己唑醇在丙酮、水、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中发生光解,不同溶剂中的光解速率为:甲醇>正己烷>乙酸乙酯>水>丙酮。FeCl3、H2O2、FeCl3-H2O2、β-环糊精等光催化剂能加快己唑醇在紫外光下的降解,在本研究条件下,其催化能力为FeCl3-H2O2>β-环糊精>H2O2>FeCl3。对降解机理进行分析,认为己唑醇在溶液中是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HO·)而发生光解的。
除草剂助剂对药液物理性状及对磺草酮药效的影响
鲁梅, 王金信, 王云鹏, 刘伟
2004, 6(4): 78-82.
摘要:
为了探讨除草剂助剂对药液物理性状的影响与其对除草剂药效影响之间的关系,室内分别采用滴重法、接触角仪测定法、液滴干燥法、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法测定了4种常用除草剂助剂药笑宝、885、机油乳剂(机油标号N32)和信德宝药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干燥时间以及在叶面上的滞留量,以温室盆栽法测定了这些助剂对磺草酮防除反枝苋、稗草的药效增强作用。结果表明,药笑宝可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减小接触角、缩短液滴干燥时间以及增大药液在叶面上的滞留量,其次是885助剂,而机油乳剂、信德宝效果略差。温室测定结果表明,药笑宝对磺草酮药效的增强作用最大,其次是885。说明助剂所致上述物理性状的变化与对磺草酮药效的增强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乙烯利-甲哌 FDA4 复配剂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建民, 董学会, 何钟佩, 胡晓军, 段留生, 李召虎
2004, 6(4): 83-88.
摘要: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乙烯利-甲哌 FDA4 复配剂,能起到改善株型结构、促进同化物分配转运和提高产量的综合效果。具体表现为:1)增加气生根数和根系干重;2)缩短节间长度、增加茎粗,降低株高和穗位高,提高茎粗系数;3)促进灌浆初期同化物向根系分配、灌浆中期在地上部营养器官内积累、灌浆后期向产量器官转运,并有利于玉米提早成熟;4)提高双穗率、增加穗数,减少秃尖、增加行粒数,显著提高玉米单产。上述结果表明,乙烯利-甲哌 FDA4 复配剂能起到防止倒伏、提早成熟的作用,在夏玉米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1,3,5-三芳基-2-吡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活化除草活性
张耀谋, 付方平, 张志祥, 徐汉虹
2004, 6(4): 89-92.
摘要:
为了探讨具有光导性能的芳基吡唑啉类化合物的光活化除草作用,由α,β-不饱和酮与苯肼环化,合成了5个1,3,5-三芳基吡唑啉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并讨论了其波谱性质。首次研究了这类化合物对稗草的光活化除草作用。结果表明,1-苯基-3,5-二噻吩吡唑啉(化合物 Ⅱ e )光照下对稗草根长的IC50值为4.46 μg/mL,光活化比为2.69,具有较好的光活化除草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笋中多菌灵和吡虫啉残留
刘承兰, 刘丰茂, 李莉, 兰瑞桦, 江树人
2004, 6(4): 93-98.
摘要: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芦笋中多菌灵和吡虫啉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丙酮超声波提取,石油醚去除脂类杂质,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浓缩后测定。用甲醇-水(40∶60,体积比)为流动相,配备Discovery ODS-C18柱、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对待测组份进行了分离和测定。实验证明,芦笋样品中多菌灵和吡虫啉添加回收率分别在81.0%~99.6%和79.3%~10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3)分别小于13.4%和8.0%,多菌灵和吡虫啉在样品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