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13卷 第1期
2011, 13(1): 1-6.
摘要:
四唑啉酮衍生物在医药、农药和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除草活性方面。对两类四唑啉酮衍生物的研发过程、除草活性和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四唑啉酮衍生物在医药、农药和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除草活性方面。对两类四唑啉酮衍生物的研发过程、除草活性和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1, 13(1): 7-12.
摘要: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研究有机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作者实验室新近提出的新型广义相关指数(generalized correlative index,GCI)表征了两类有机物的结构,并与其水溶性(pS)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sw)之间建立了QSPR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筛选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SMR)建模得到了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的数学模型。表明此类新型广义相关指数能较好地表征该类分子结构信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研究有机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作者实验室新近提出的新型广义相关指数(generalized correlative index,GCI)表征了两类有机物的结构,并与其水溶性(pS)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sw)之间建立了QSPR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筛选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SMR)建模得到了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的数学模型。表明此类新型广义相关指数能较好地表征该类分子结构信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1, 13(1): 13-20.
摘要:
在室内选用Cry1Ac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3龄幼虫进行抗性选育,获得相对抗性为356倍的抗性种群DBM1Ac-R品系。应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qPCR)技术检测敏感小菜蛾DBM1Ac-S和抗性小菜蛾DBM1Ac-R品系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GSLs)合成酶基因bre-3和bre-5 mRNA在2龄、3龄、4龄和老熟幼虫、蛹及4龄中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re-3和bre-5在两个品系的5个时期和4龄中肠均有表达,其中DBM1Ac-S品系的bre-3 mRNA在3龄、4龄和老熟幼虫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BM1Ac-R品系(PP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晶体蛋白受体之一GSL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在室内选用Cry1Ac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3龄幼虫进行抗性选育,获得相对抗性为356倍的抗性种群DBM1Ac-R品系。应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qPCR)技术检测敏感小菜蛾DBM1Ac-S和抗性小菜蛾DBM1Ac-R品系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GSLs)合成酶基因bre-3和bre-5 mRNA在2龄、3龄、4龄和老熟幼虫、蛹及4龄中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re-3和bre-5在两个品系的5个时期和4龄中肠均有表达,其中DBM1Ac-S品系的bre-3 mRNA在3龄、4龄和老熟幼虫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BM1Ac-R品系(PP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晶体蛋白受体之一GSL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011, 13(1): 21-27.
摘要:
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其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别采自河北定兴、藁城和山东寿光、青州等地的173株辣椒疫霉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介于0.002 7~0.049 9 μ 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1 9±0.010 2 μ g/mL,敏感性呈单峰曲线分布;采用紫外诱导+菌落角变和药剂驯化的方法分别处理10个供试菌株,各获得7株和1株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在41.50~394 437.77之间,突变频率分别为1.46%和1.43%。对突变体部分生物学性状的研究表明,抗性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致病性、产孢能力、适合度指数和竞争力方面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抗性突变体DX 2-3 20m和DX 2-3 F7的产孢量、适合度和竞争力均高于亲本菌株,有利于抗性群体的形成。研究表明,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存在中等抗性风险。
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其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别采自河北定兴、藁城和山东寿光、青州等地的173株辣椒疫霉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介于0.002 7~0.049 9 μ 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1 9±0.010 2 μ g/mL,敏感性呈单峰曲线分布;采用紫外诱导+菌落角变和药剂驯化的方法分别处理10个供试菌株,各获得7株和1株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在41.50~394 437.77之间,突变频率分别为1.46%和1.43%。对突变体部分生物学性状的研究表明,抗性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致病性、产孢能力、适合度指数和竞争力方面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抗性突变体DX 2-3 20m和DX 2-3 F7的产孢量、适合度和竞争力均高于亲本菌株,有利于抗性群体的形成。研究表明,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存在中等抗性风险。
2011, 13(1): 28-32.
摘要:
申嗪霉素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源杀菌剂,主要成分为吩嗪-1-羧酸。测定了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51个菌株菌丝生长的平均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为3.31±0.77 μ g/mL,并且与常规杀菌剂多菌灵、菌核净无交互抗性关系。离体叶片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随其处理剂量增加而提高,用有效成分200 μ g/mL药液处理时,抑制离体叶片发病的效果可达到67.08%,田间防效可达83.29%,优于对照药剂异菌脲。
申嗪霉素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源杀菌剂,主要成分为吩嗪-1-羧酸。测定了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51个菌株菌丝生长的平均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为3.31±0.77 μ g/mL,并且与常规杀菌剂多菌灵、菌核净无交互抗性关系。离体叶片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随其处理剂量增加而提高,用有效成分200 μ g/mL药液处理时,抑制离体叶片发病的效果可达到67.08%,田间防效可达83.29%,优于对照药剂异菌脲。
2011, 13(1): 33-39.
摘要:
以5个品种的甜椒为试材,研究了由冠菌素(COR)、脱落酸(ABA)和矿源黄腐酸(MFA)3种调节剂复配而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IXⅡ对提高甜椒抗寒性的诱导效应。幼苗移植7 d后,用三元复配剂MIXⅡ进行灌根处理(10 mL/株),在10~15 ℃下生长60 d后,在低温(5 ℃,48 h)胁迫下,分析各品种甜椒幼苗生长、细胞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植株体内过氧化氢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与各自对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MIXⅡ在低温逆境下对不同品种甜椒幼苗生长具有不同的保护效应;在代谢水平上可提高不同甜椒品种的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活性氧对细胞质膜的伤害,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可提高低温环境下叶片脯氨酸、K+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保持细胞的渗透势,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功能,从而提高不同品种甜椒的抗寒性。
以5个品种的甜椒为试材,研究了由冠菌素(COR)、脱落酸(ABA)和矿源黄腐酸(MFA)3种调节剂复配而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IXⅡ对提高甜椒抗寒性的诱导效应。幼苗移植7 d后,用三元复配剂MIXⅡ进行灌根处理(10 mL/株),在10~15 ℃下生长60 d后,在低温(5 ℃,48 h)胁迫下,分析各品种甜椒幼苗生长、细胞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植株体内过氧化氢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与各自对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MIXⅡ在低温逆境下对不同品种甜椒幼苗生长具有不同的保护效应;在代谢水平上可提高不同甜椒品种的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活性氧对细胞质膜的伤害,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可提高低温环境下叶片脯氨酸、K+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保持细胞的渗透势,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功能,从而提高不同品种甜椒的抗寒性。
2011, 13(1): 40-46.
摘要:
为了评价乙草胺对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采用爪蟾胚胎致畸试验 (FETAX) 测定了乙草胺对爪蟾胚胎发育的致畸效应。结果表明,乙草胺对热带爪蟾胚胎的致畸中浓度(TC50) 为有效成分1.20 mg/L,且能引起爪蟾腹部水肿、面部畸形、脊柱弯曲、尾巴弯曲、头部畸形等多种胚胎畸形。乙草胺的致畸指数(TI) 为1.88,具有潜在的致畸风险。爪蟾蝌蚪在亚致死浓度的乙草胺中暴露4 d后,微核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显示,乙草胺可导致蝌蚪血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升高,其尾部DNA含量和Olive 尾矩两个指标也均显示细胞DNA受到损伤,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对DNA的损伤程度增强。
为了评价乙草胺对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采用爪蟾胚胎致畸试验 (FETAX) 测定了乙草胺对爪蟾胚胎发育的致畸效应。结果表明,乙草胺对热带爪蟾胚胎的致畸中浓度(TC50) 为有效成分1.20 mg/L,且能引起爪蟾腹部水肿、面部畸形、脊柱弯曲、尾巴弯曲、头部畸形等多种胚胎畸形。乙草胺的致畸指数(TI) 为1.88,具有潜在的致畸风险。爪蟾蝌蚪在亚致死浓度的乙草胺中暴露4 d后,微核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显示,乙草胺可导致蝌蚪血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升高,其尾部DNA含量和Olive 尾矩两个指标也均显示细胞DNA受到损伤,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对DNA的损伤程度增强。
2011, 13(1): 47-52.
摘要:
为了明确土壤熏蒸剂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影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制订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氯化苦对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氯化苦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毒性为中毒(0.497 mg/L,96 h-EC50),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亦为中毒(2.18 mg/L,48 h-LC50),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高毒(0.222 mg/L,96 h-LC50),对蜜蜂Apis mellifera L.( >65.7 μ g/蜂,48 h-LD50)和蚯蚓Eisenia foetida(76.1 mg/kg,14 d-LC50)为低毒。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氯化苦注射使用后对蜜蜂的急性风险为可接受水平,而根据氯化苦在水和土壤中的环境预测浓度(PEC)值,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及蚯蚓存在急性毒性风险。因此,在田间使用氯化苦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风险,以免造成危害。
为了明确土壤熏蒸剂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影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制订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氯化苦对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氯化苦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毒性为中毒(0.497 mg/L,96 h-EC50),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亦为中毒(2.18 mg/L,48 h-LC50),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高毒(0.222 mg/L,96 h-LC50),对蜜蜂Apis mellifera L.( >65.7 μ g/蜂,48 h-LD50)和蚯蚓Eisenia foetida(76.1 mg/kg,14 d-LC50)为低毒。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氯化苦注射使用后对蜜蜂的急性风险为可接受水平,而根据氯化苦在水和土壤中的环境预测浓度(PEC)值,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及蚯蚓存在急性毒性风险。因此,在田间使用氯化苦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风险,以免造成危害。
2011, 13(1): 53-58.
摘要:
在高效液相色谱反相条件下,利用涂敷型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DMPC-CSP)对三唑醇4个对映异构体进行了直接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不同流动相组成和柱温对三唑醇对映体的色谱保留及分离的影响。同时,利用热力学方法对三唑醇对映体与固定相之间的色谱保留和分离的热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以甲醇-水(70∶ 3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15 ℃,或在以乙腈-水(30∶ 7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5 ℃的条件下,三唑醇对映体可以得到较好分离。
在高效液相色谱反相条件下,利用涂敷型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DMPC-CSP)对三唑醇4个对映异构体进行了直接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不同流动相组成和柱温对三唑醇对映体的色谱保留及分离的影响。同时,利用热力学方法对三唑醇对映体与固定相之间的色谱保留和分离的热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以甲醇-水(70∶ 3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15 ℃,或在以乙腈-水(30∶ 7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5 ℃的条件下,三唑醇对映体可以得到较好分离。
2011, 13(1): 59-63.
摘要:
研究建立了稻田水和土壤中苯噻草胺残留的检测方法。稻田水经过滤后直接进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仪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 μ g/L,相关系数(R2)为0.999 3,检出限(LOD)为0.03 μ g/L,定量限(LOQ)为0.1 μ g/L;当样品中苯噻草胺的添加水平为0.1~10 μ g/L时,平均回收率在98.4%~10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9%~3.4%之间。土壤经乙腈提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仪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 ~2 mg/L,R2为0.998 5,LOD为0.006 mg/kg,LOQ为0.02 mg/kg;当样品中苯噻草胺的添加水平为0.02~1 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75.2%~86.1%之间,RSD在3.3%~7.5%之间。采用所建立方法对北京、南京两地2009年苯噻草胺在稻田水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在稻田水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苯噻草胺在稻田水中消解迅速,半衰期分别为2.1 d(北京)和1.6 d(南京);其在土壤中的消解速率两地间差异较大,且比水中的慢,半衰期分别为12.3 d(北京)和3.7 d(南京)。
研究建立了稻田水和土壤中苯噻草胺残留的检测方法。稻田水经过滤后直接进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仪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 μ g/L,相关系数(R2)为0.999 3,检出限(LOD)为0.03 μ g/L,定量限(LOQ)为0.1 μ g/L;当样品中苯噻草胺的添加水平为0.1~10 μ g/L时,平均回收率在98.4%~10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9%~3.4%之间。土壤经乙腈提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仪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 ~2 mg/L,R2为0.998 5,LOD为0.006 mg/kg,LOQ为0.02 mg/kg;当样品中苯噻草胺的添加水平为0.02~1 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75.2%~86.1%之间,RSD在3.3%~7.5%之间。采用所建立方法对北京、南京两地2009年苯噻草胺在稻田水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在稻田水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苯噻草胺在稻田水中消解迅速,半衰期分别为2.1 d(北京)和1.6 d(南京);其在土壤中的消解速率两地间差异较大,且比水中的慢,半衰期分别为12.3 d(北京)和3.7 d(南京)。
2011, 13(1): 64-70.
摘要:
通过全天然产物蓖麻油酸酐(RAN)与羧甲基壳聚糖(CMC)的酰化反应,合成了羧甲基壳聚糖接技蓖麻油酸(CMC-g-RA)共聚物。探讨了原料的相对分子质量、 RAN与CMC分子上氨基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和溶剂等因素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以CMC-g-RA为载体,通过在中性水中自组装大分子胶束的增溶作用,与植物源农药鱼藤酮(Rot)一起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农药纳米粒子水分散剂。对其粒径、粒径分布、表面电荷、形态结构和Rot的负载率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CMC-g-RA和Rot溶液的浓度对纳米粒子各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形成的纳米粒子干燥后外观形态呈密实光滑的球状,粒径在200~500 nm之间,具有较窄的粒径分布,表面带负电荷;该纳米粒子的Zeta电位值随CMC-g-RA和Rot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40~-70 mV之间;Rot的负载率在20%~68%范围内。研究表明,改变Rot和CMC-g-RA溶液的质量浓度配比,可调节纳米粒子的物理性能;控制农药的负载率,有助于调控该新型制剂速效与缓释之间的关系。
通过全天然产物蓖麻油酸酐(RAN)与羧甲基壳聚糖(CMC)的酰化反应,合成了羧甲基壳聚糖接技蓖麻油酸(CMC-g-RA)共聚物。探讨了原料的相对分子质量、 RAN与CMC分子上氨基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和溶剂等因素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以CMC-g-RA为载体,通过在中性水中自组装大分子胶束的增溶作用,与植物源农药鱼藤酮(Rot)一起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农药纳米粒子水分散剂。对其粒径、粒径分布、表面电荷、形态结构和Rot的负载率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CMC-g-RA和Rot溶液的浓度对纳米粒子各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形成的纳米粒子干燥后外观形态呈密实光滑的球状,粒径在200~500 nm之间,具有较窄的粒径分布,表面带负电荷;该纳米粒子的Zeta电位值随CMC-g-RA和Rot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40~-70 mV之间;Rot的负载率在20%~68%范围内。研究表明,改变Rot和CMC-g-RA溶液的质量浓度配比,可调节纳米粒子的物理性能;控制农药的负载率,有助于调控该新型制剂速效与缓释之间的关系。
2011, 13(1): 71-78.
摘要:
以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乳化剂的种类、用量、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和结构对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种类选定后,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水乳剂的粒径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变小,粒径分布范围变窄,稳定性增强,粒径大小可作为筛选乳化剂最佳用量的指标;乳化剂的HLB值与水乳剂的粒径及粒径分布范围关系密切;乳化剂的结构和水乳剂的乳液抗聚并性存在相关性,适当增加亲油性的饱和碳链长度,有助于提高水乳剂的乳液抗聚并性,进而获得稳定的水乳剂配方。
以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乳化剂的种类、用量、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和结构对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种类选定后,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水乳剂的粒径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变小,粒径分布范围变窄,稳定性增强,粒径大小可作为筛选乳化剂最佳用量的指标;乳化剂的HLB值与水乳剂的粒径及粒径分布范围关系密切;乳化剂的结构和水乳剂的乳液抗聚并性存在相关性,适当增加亲油性的饱和碳链长度,有助于提高水乳剂的乳液抗聚并性,进而获得稳定的水乳剂配方。
2011, 13(1): 79-83.
摘要:
对桃叶表面润湿性能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应用OWRK法对不同生长期桃叶的近轴面、远轴面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进行了测定。无论近轴叶面还是远轴叶面,随着桃叶生长期的增长,均表现出表面自由能减小,润湿性能变差,极性分量所占比例下降,色散分量所占比例上升等特性。这些变化与前人对于桃叶表皮蜡的蜡质含量、组份含量变化的研究成果相一致。说明用OWRK法测定桃叶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所得结果可靠,可以较好地描述桃叶表面的润湿性能和能量特征。
对桃叶表面润湿性能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应用OWRK法对不同生长期桃叶的近轴面、远轴面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进行了测定。无论近轴叶面还是远轴叶面,随着桃叶生长期的增长,均表现出表面自由能减小,润湿性能变差,极性分量所占比例下降,色散分量所占比例上升等特性。这些变化与前人对于桃叶表皮蜡的蜡质含量、组份含量变化的研究成果相一致。说明用OWRK法测定桃叶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所得结果可靠,可以较好地描述桃叶表面的润湿性能和能量特征。
2011, 13(1): 84-86.
摘要:
测定了甲基硫菌灵、百菌清、腐霉利、戊唑醇、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和醚菌酯对山核桃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上述7种杀菌剂抑制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活性依次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腐霉利>甲基硫菌灵>百菌清>醚菌酯>啶酰菌胺。进一步研究表明,苯醚甲环唑对采自安徽和浙江两省从未使用过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杀菌剂的150株山核桃干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0.43( ±0.11) μ g/mL,可作为其敏感基线用于以后的抗药性监测。
测定了甲基硫菌灵、百菌清、腐霉利、戊唑醇、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和醚菌酯对山核桃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上述7种杀菌剂抑制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活性依次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腐霉利>甲基硫菌灵>百菌清>醚菌酯>啶酰菌胺。进一步研究表明,苯醚甲环唑对采自安徽和浙江两省从未使用过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杀菌剂的150株山核桃干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0.43( ±0.11) μ g/mL,可作为其敏感基线用于以后的抗药性监测。
2011, 13(1): 87-90.
摘要:
在室内通过抗性汰选和敏感性反汰选,获得了对甲氧虫酰肼抗性指数相差为72.61倍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migera(Hübner)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通过增效试验和离体酶活性测定表明: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产生的抗药性主要与其多功能氧化酶(MFO)、全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提高有关。
在室内通过抗性汰选和敏感性反汰选,获得了对甲氧虫酰肼抗性指数相差为72.61倍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migera(Hübner)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通过增效试验和离体酶活性测定表明: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产生的抗药性主要与其多功能氧化酶(MFO)、全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提高有关。
2011, 13(1): 91-94.
摘要:
2006-2009年,用稻茎浸渍法连续监测了广西南宁市、广东阳江市、湖南东安县、福建福清市、江西上高县、湖北孝感市、浙江金华市、江苏通州市和安徽和县共9个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抗性变化。结果表明: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仍处于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105.5~459.7倍),但2009年监测到东安、孝感、上高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已有下降趋势;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的抗性有增长趋势,2006到2009年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由敏感至低水平抗性(<6.9倍)发展到了中水平至高水平抗性(13.5~43.3倍);由于2005年吡虫啉在高抗地区的禁用,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的抗性上升速度加快,2009年已处于低水平至中水平抗性阶段(7.0~14.4倍)。这表明在吡虫啉、氟虫腈被禁用后,大面积单一使用噻嗪酮进行防治,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有可能加速发展。
2006-2009年,用稻茎浸渍法连续监测了广西南宁市、广东阳江市、湖南东安县、福建福清市、江西上高县、湖北孝感市、浙江金华市、江苏通州市和安徽和县共9个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抗性变化。结果表明: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仍处于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105.5~459.7倍),但2009年监测到东安、孝感、上高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已有下降趋势;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的抗性有增长趋势,2006到2009年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由敏感至低水平抗性(<6.9倍)发展到了中水平至高水平抗性(13.5~43.3倍);由于2005年吡虫啉在高抗地区的禁用,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的抗性上升速度加快,2009年已处于低水平至中水平抗性阶段(7.0~14.4倍)。这表明在吡虫啉、氟虫腈被禁用后,大面积单一使用噻嗪酮进行防治,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有可能加速发展。
2011, 13(1): 95-98.
摘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甘蔗及土壤中环嗪酮残留量的方法。甘蔗样品以氯仿提取,经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HPLC法测定;土壤样品以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9∶ 1)混合溶剂提取,HPLC法测定;甘蔗和土壤中环嗪酮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分别为0.02 mg/kg 和0.04 mg/kg;在0.04~0.4 mg/kg添加水平内,土壤中环嗪酮的回收率为79.4% ~86.1%;在0.02~0.5 mg/kg添加水平内,甘蔗中环嗪酮的回收率为84.1% ~95.7%;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6.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甘蔗及土壤中环嗪酮残留量的方法。甘蔗样品以氯仿提取,经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HPLC法测定;土壤样品以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9∶ 1)混合溶剂提取,HPLC法测定;甘蔗和土壤中环嗪酮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分别为0.02 mg/kg 和0.04 mg/kg;在0.04~0.4 mg/kg添加水平内,土壤中环嗪酮的回收率为79.4% ~86.1%;在0.02~0.5 mg/kg添加水平内,甘蔗中环嗪酮的回收率为84.1% ~95.7%;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6.1%。
2011, 13(1): 99-102.
摘要:
建立了胺鲜酯在大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和石墨化碳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GCB)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当胺鲜酯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在0.005~0.05 mg/kg时,其回收率分别为83.2% ~103.2%和83.0% ~98.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0% ~4.8%和3.8% ~11.3%。在土壤和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检出限为0.001 mg/kg,定量限为0.005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胺鲜酯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3~1.1 d和1.5~1.6 d,在大白菜中的最终残留小于0.06 mg/kg。
建立了胺鲜酯在大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和石墨化碳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GCB)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当胺鲜酯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在0.005~0.05 mg/kg时,其回收率分别为83.2% ~103.2%和83.0% ~98.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0% ~4.8%和3.8% ~11.3%。在土壤和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检出限为0.001 mg/kg,定量限为0.005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胺鲜酯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3~1.1 d和1.5~1.6 d,在大白菜中的最终残留小于0.06 mg/kg。
2011, 13(1): 20-20.
摘要:
由申继忠主编的《农药出口登记实用指南》于2011年1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10章,是在搜集、整理农药出口登记工作中常用农药知识的基础上,从实用的角度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当前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相关国家的农药登记管理概况和登记要求,包括农药的原药全分析与残留分析方法、国际实验室认可与GLP实验室认证、毒理学与毒性试验、剂型与加工、产品质量与分析方法、使用技术、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等。
由申继忠主编的《农药出口登记实用指南》于2011年1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10章,是在搜集、整理农药出口登记工作中常用农药知识的基础上,从实用的角度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当前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相关国家的农药登记管理概况和登记要求,包括农药的原药全分析与残留分析方法、国际实验室认可与GLP实验室认证、毒理学与毒性试验、剂型与加工、产品质量与分析方法、使用技术、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等。
2011, 13(1): 39-39.
摘要:
由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主办、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北京广源资信精细化工科技发展中心承办的"第九届全国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将于2011年4月24-27日在扬州新世纪大酒店(扬州市邗江区维扬路101号)召开。 1.会议内容 1)大会专题报告:生物化工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在农药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中国工程院沈寅初院士);我国主要作物重大病虫草害发生的历史概况、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刘万才研究员);农药化学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创制中的应用(南开大学席真教授)。 2)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大会交流和分组交流;评选优秀论文并予以奖励。 2.收费标准:注册费为2200元/人(学生1700元/人)。4月15日前注册的代表注册费优惠200元。标准间价格330元/天(含双人早餐),单人间价格385元/天(含单人早餐)。会议代表家属餐费为120元/天(不含早餐)。注册费用请电汇至 开户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安定门支行;户名:北京广源资信精细化工科技发展中心,帐号:0108014170008743。 3.联系人及电话:张博 010-64263193,13501345177;黄文耀 010-64262348,13911519300,传真:010-64263173,E-mail:cnprc@263.net(请发送回执告知相关信息);宾馆电话0514-87878888
由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主办、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北京广源资信精细化工科技发展中心承办的"第九届全国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将于2011年4月24-27日在扬州新世纪大酒店(扬州市邗江区维扬路101号)召开。 1.会议内容 1)大会专题报告:生物化工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在农药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中国工程院沈寅初院士);我国主要作物重大病虫草害发生的历史概况、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刘万才研究员);农药化学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创制中的应用(南开大学席真教授)。 2)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大会交流和分组交流;评选优秀论文并予以奖励。 2.收费标准:注册费为2200元/人(学生1700元/人)。4月15日前注册的代表注册费优惠200元。标准间价格330元/天(含双人早餐),单人间价格385元/天(含单人早餐)。会议代表家属餐费为120元/天(不含早餐)。注册费用请电汇至 开户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安定门支行;户名:北京广源资信精细化工科技发展中心,帐号:0108014170008743。 3.联系人及电话:张博 010-64263193,13501345177;黄文耀 010-64262348,13911519300,传真:010-64263173,E-mail:cnprc@263.net(请发送回执告知相关信息);宾馆电话0514-87878888
2011, 13(1): 46-46.
摘要:
欢迎订阅 2011年《农药学学报》 双月刊 邮发代号 2-949 A4开本 彩色四封 《农药学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入编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源刊。主要面向农药和植保专业科研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旨在及时、全面报道农药学各分支学科有创造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综合评述,是了解我国农药学研究动态的理想园地。 本刊现设4个栏目: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及相关信息。所发表的论文几乎涵盖了农药学所有分支领域,主要包括合成与构效关系、分析与残留、环境与毒理、作用机制研究、制剂加工及应用等。 本刊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动物学记录》以及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Thomson Scientific)等10家国外重要检索机构收录,同时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国内重要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曾荣获教育部科技司"全国高校优秀期刊评比·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及"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评选·学术类期刊二等奖"等奖项,2010年在教育部科技司举办的"第3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评比"中又被评为了"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农药学学报》现为A4开本,自2011年起已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全国统一邮政发行(邮发代号2-949),2011年国内定价为 20元/期,全年6期共120元。订户可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汇款到本刊编辑部订阅(1999~2010年已出版期刊,本编辑部还有少量库存,欢迎联系购买)。 汇款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理学院《农药学学报》编辑部 邮 编: 100193 联系人:唐 静 电 话:010-62733003 E-mail:nyxuebao@263.net 欢迎单位和个人踊跃订阅!
欢迎订阅 2011年《农药学学报》 双月刊 邮发代号 2-949 A4开本 彩色四封 《农药学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入编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源刊。主要面向农药和植保专业科研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旨在及时、全面报道农药学各分支学科有创造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综合评述,是了解我国农药学研究动态的理想园地。 本刊现设4个栏目: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及相关信息。所发表的论文几乎涵盖了农药学所有分支领域,主要包括合成与构效关系、分析与残留、环境与毒理、作用机制研究、制剂加工及应用等。 本刊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动物学记录》以及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Thomson Scientific)等10家国外重要检索机构收录,同时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国内重要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曾荣获教育部科技司"全国高校优秀期刊评比·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及"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评选·学术类期刊二等奖"等奖项,2010年在教育部科技司举办的"第3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评比"中又被评为了"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农药学学报》现为A4开本,自2011年起已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全国统一邮政发行(邮发代号2-949),2011年国内定价为 20元/期,全年6期共120元。订户可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汇款到本刊编辑部订阅(1999~2010年已出版期刊,本编辑部还有少量库存,欢迎联系购买)。 汇款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理学院《农药学学报》编辑部 邮 编: 100193 联系人:唐 静 电 话:010-62733003 E-mail:nyxuebao@263.net 欢迎单位和个人踊跃订阅!
2011, 13(1): 58-58.
摘要:
(1) 04-07 April * 6th IOBC WORKING GROUP,MULTITROPHIC INTERACTIONS IN SOIL,Cordoba,SPAIN.Info:B.B.Landa,cordobamultitrophic2011@ias.csic.es.www.cordobamultitrophic2011.com. (2) 13 April * Postponed from 25 November 2010 * INNOVATIVE IDEAS IN PEST AND WEED CONTROL IN FIELD VEGETABLES,Harpenden,Hertfordshire,UK.Info:R.Morgan,AAB,Warwick Enterprise Park,Wellesbourne,Warwick CV35 9EF,UK.Rebecca@aab.org.uk.Fax:44-01-789-470234.Voice:44-02-476-575195.http://tinyurl.com/2ak4yju. (3) 18-21 April * WESTERN SOCIETY OF WEED SCIENCE (U.S.) 2011 NOXIOUS WEED SHORT COURSE,Loveland,CO,USA.Info:S.McDonald,voice:1-970-266-9573.SandraMcDonald@gmail.com.http://tinyurl.com/2vo3fa8. (4) 03-06 May * SEMINARIO INTERNACIONAL DE SANIDAD AGROPECUARIA,Habana,CUBA.Info:O.F.Reinosa,Uffo@censa.edu.cu.www.sanidadagropecuaria.com. (5) 26-27 May * SYMPOSIUM:BIOCONTROL OF GRAPEVINE DISEASES,Castanet-Tolosan,FRANCE.Info:INPT-SAIC "BGD," BP 34038,F-31029 Toulouse Cedex 4,FRANCE.Fax:33-053-432-3113.BGD2011@inp-toulouse.fr.http://tinyurl.com/2a4sabc. (6) 07-08 June * CLIMATE CHANG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LANT SCIENCE (with presentations specific to diseases,insects and weeds),Guelph,ON,CANADA.Info:Office of Open Learning,160 Johnson Hall,Univ.of Guelph,Guelph,ON N1G 2W1,CANADA.info@open.uoguelph.ca.Fax:1-519-767-1114.Voice:1-519-767-5000.www.plantscience.open.uoguelph.ca. (7) 20 June-01 July * AGRIGENOMICS CONGRESS 2011,Hamburg,GERMANY.Info:A.Woodley,A.Woodley@selectbiosciences.com.www.selectbiosciences.com/conferences/AGW2011/. (源目IPMnet NEWS,Issue #183,December 2010,杨新玲提供)
(1) 04-07 April * 6th IOBC WORKING GROUP,MULTITROPHIC INTERACTIONS IN SOIL,Cordoba,SPAIN.Info:B.B.Landa,cordobamultitrophic2011@ias.csic.es.www.cordobamultitrophic2011.com. (2) 13 April * Postponed from 25 November 2010 * INNOVATIVE IDEAS IN PEST AND WEED CONTROL IN FIELD VEGETABLES,Harpenden,Hertfordshire,UK.Info:R.Morgan,AAB,Warwick Enterprise Park,Wellesbourne,Warwick CV35 9EF,UK.Rebecca@aab.org.uk.Fax:44-01-789-470234.Voice:44-02-476-575195.http://tinyurl.com/2ak4yju. (3) 18-21 April * WESTERN SOCIETY OF WEED SCIENCE (U.S.) 2011 NOXIOUS WEED SHORT COURSE,Loveland,CO,USA.Info:S.McDonald,voice:1-970-266-9573.SandraMcDonald@gmail.com.http://tinyurl.com/2vo3fa8. (4) 03-06 May * SEMINARIO INTERNACIONAL DE SANIDAD AGROPECUARIA,Habana,CUBA.Info:O.F.Reinosa,Uffo@censa.edu.cu.www.sanidadagropecuaria.com. (5) 26-27 May * SYMPOSIUM:BIOCONTROL OF GRAPEVINE DISEASES,Castanet-Tolosan,FRANCE.Info:INPT-SAIC "BGD," BP 34038,F-31029 Toulouse Cedex 4,FRANCE.Fax:33-053-432-3113.BGD2011@inp-toulouse.fr.http://tinyurl.com/2a4sabc. (6) 07-08 June * CLIMATE CHANG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LANT SCIENCE (with presentations specific to diseases,insects and weeds),Guelph,ON,CANADA.Info:Office of Open Learning,160 Johnson Hall,Univ.of Guelph,Guelph,ON N1G 2W1,CANADA.info@open.uoguelph.ca.Fax:1-519-767-1114.Voice:1-519-767-5000.www.plantscience.open.uoguelph.ca. (7) 20 June-01 July * AGRIGENOMICS CONGRESS 2011,Hamburg,GERMANY.Info:A.Woodley,A.Woodley@selectbiosciences.com.www.selectbiosciences.com/conferences/AGW2011/. (源目IPMnet NEWS,Issue #183,December 2010,杨新玲提供)
2011, 13(1): 78-78.
摘要:
(1) 22-25 June * GMOs IN INTEGRATED PLANT PROTECTION,Ceske Budejovice,CZECH REPUBLIC.Info:J.Romeis,ART,Reckenholzstr.191,8046 Zurich,SWITZERLAND.Fax:41-44-377-3201.Joerg.Romeis@art.admin.ch.Voice:41-44-377-7299.http://tinyurl.com/2clk9mn. (2) 27-28 June * BEHAVIOUR OF PESTICIDES IN AIR,SOIL AND WATER,Mainz,GERMANY.Info:S.Mummenbrauer,fresenius@akademie-fresenius.de.www.akademie-fresenius.com. (3) 10-14 July * HEMIPTERAN-PLANT INTERACTIONS SYMPOSIUM,Piracicaba,Sao Paulo,BRAZIL.Info:Joao Lopes,hemipteran@terra.com.br.http://www.infobibos.com/Hemipteran/index.html. (4) 30 August-03 September *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ALIEN PLANT INVASIONS,Szombathely,HUNGARY.Info:Z.Botta-Dukat,bdz@botanika.hu.http://tinyurl.com/2ct7gsl. (5) 05-07 September * RESISTANCE 2011,Harpenden,Herts.,UK.Info:http://tinyurl.com/3ae4729. (6) 11-16 September *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Waikoloa-Hawaii,HI,USA.Info:http://uhhconferencecenter.com/xiii_isbcw.html. (7) 19-22 September * NORTH AMERICAN WEED MANAGEMENT ASSN.ANNUAL MEETING,Winnipeg,MN,CANADA.Info:www.nawma.org. (8) 21-23 September * 2nd WORKSHOP,EWRS WORKING GROUP,WEED MAPPING,Jokioinen,FINLAND.Info:http://tinyurl.com/39fcxuu. (9) 10-14 October * POTENTIAL INVASIVE PESTS WORKSHOP,Miami,FL,USA.Info:http://tinyurl.com/3xkzjh9. (10) 28-30 November * 3rd BIOPESTICID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BIOCICON 2011,Palayamkottai,Tamil Nadu,INDIA.Info:K.Sahayaraj Crop Protection Research Centre,St.Xavier’s College (Autonomous),Palayamkottai-627 002,Tamil Nadu,INDIA.Ksraj42@gmail.com.Voice:91-944-349-7192. (源自IPMnet NEWS,Issue #183,December 2010,杨新玲提供)
(1) 22-25 June * GMOs IN INTEGRATED PLANT PROTECTION,Ceske Budejovice,CZECH REPUBLIC.Info:J.Romeis,ART,Reckenholzstr.191,8046 Zurich,SWITZERLAND.Fax:41-44-377-3201.Joerg.Romeis@art.admin.ch.Voice:41-44-377-7299.http://tinyurl.com/2clk9mn. (2) 27-28 June * BEHAVIOUR OF PESTICIDES IN AIR,SOIL AND WATER,Mainz,GERMANY.Info:S.Mummenbrauer,fresenius@akademie-fresenius.de.www.akademie-fresenius.com. (3) 10-14 July * HEMIPTERAN-PLANT INTERACTIONS SYMPOSIUM,Piracicaba,Sao Paulo,BRAZIL.Info:Joao Lopes,hemipteran@terra.com.br.http://www.infobibos.com/Hemipteran/index.html. (4) 30 August-03 September *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ALIEN PLANT INVASIONS,Szombathely,HUNGARY.Info:Z.Botta-Dukat,bdz@botanika.hu.http://tinyurl.com/2ct7gsl. (5) 05-07 September * RESISTANCE 2011,Harpenden,Herts.,UK.Info:http://tinyurl.com/3ae4729. (6) 11-16 September *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WEEDS,Waikoloa-Hawaii,HI,USA.Info:http://uhhconferencecenter.com/xiii_isbcw.html. (7) 19-22 September * NORTH AMERICAN WEED MANAGEMENT ASSN.ANNUAL MEETING,Winnipeg,MN,CANADA.Info:www.nawma.org. (8) 21-23 September * 2nd WORKSHOP,EWRS WORKING GROUP,WEED MAPPING,Jokioinen,FINLAND.Info:http://tinyurl.com/39fcxuu. (9) 10-14 October * POTENTIAL INVASIVE PESTS WORKSHOP,Miami,FL,USA.Info:http://tinyurl.com/3xkzjh9. (10) 28-30 November * 3rd BIOPESTICID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BIOCICON 2011,Palayamkottai,Tamil Nadu,INDIA.Info:K.Sahayaraj Crop Protection Research Centre,St.Xavier’s College (Autonomous),Palayamkottai-627 002,Tamil Nadu,INDIA.Ksraj42@gmail.com.Voice:91-944-349-7192. (源自IPMnet NEWS,Issue #183,December 2010,杨新玲提供)
2011, 13(1): 70-70.
摘要:
为了能够及时发布科研成果信息,缩短刊期已成为科技期刊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随着《农药学学报》先后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以来,其在学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作者群明显扩大,来稿量迅速增长,目前已出现明显的稿件积压情况,导致发稿周期延长。经报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核批准,《农药学学报》于2011年起已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每逢双月月初出版,全年6期。在刊期缩短之后,我们将在继续保证期刊学术质量、贯彻执行本刊办刊宗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论文的发表周期,提高时效性,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为了能够及时发布科研成果信息,缩短刊期已成为科技期刊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随着《农药学学报》先后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以来,其在学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作者群明显扩大,来稿量迅速增长,目前已出现明显的稿件积压情况,导致发稿周期延长。经报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核批准,《农药学学报》于2011年起已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每逢双月月初出版,全年6期。在刊期缩短之后,我们将在继续保证期刊学术质量、贯彻执行本刊办刊宗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论文的发表周期,提高时效性,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